文史-中華看點

餘世存:“旅”中求道,人類曆史的一個英雄主題(5)

2022-10-12 13:33:49鳳凰網

據說孔子推測自己的命運時就占得旅卦。由於孔子不太了解易經的本源,對此卦難以理解,就請教商瞿氏。商瞿氏對孔子說,你有聖人之智而無聖人之位。孔子為此傷感,時運不濟啊,鳳凰不向這裏飛,黃河也沒有河圖洛書再現,這是天命如此啊。孔子因此發憤研究周易並對其做注解,這就是影響後人的十翼《易傳》。

在對旅卦人的深入了解中,我明白了,他們的人生注定跟旅行有關。他們一生或為軍旅,或為商旅,或以四海為家。旅卦人的心思蒼茫,隨意發揮,一如行者問路,他們一生在求道的狀態裏。

“非常之觀”不隻在於險遠

旅遊、觀光,就是把自己打開,讓遠方的時間和空間都進入自己的視野,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也許,隻有體認到這種與遙遠時空的深刻聯係,我們才能明白自己在天地之間的意義。

遠行,既可以外化為詩,又可以體認命運。登山界的名言,“因為山在那兒!”這是詩。搖滾音樂中的名詩,“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道路,才配稱做是大丈夫?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海洋,才能安眠於沙灘?炮彈要掠過天空多少回,才能永遠的停火?……一個人要抬頭看多少次,才能見藍天?一個人要有多少隻耳朵,才能聽見人們的哭喊?多少人死去他才能知道,已經有太多的死亡?……一座山峰屹立多久,才會被衝刷入海?那些人要活多少年,才能最終獲得自由?”這是命運。

對天地日月的感悟,使李白寫道:“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而王安石則在遠行中領悟今古之不同,“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

上一頁5/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