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猜對了開局卻輸了結局,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為什麼走向失敗?

2022-10-14 09:53:23清風明月逍遙客

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在襄陽三顧諸葛亮於茅廬之中,谘詢以當時之事,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複興“漢室”,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從此以後,劉備集團沿著《隆中對》的路線,進行政治的和軍事的鬥爭,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後世對此評價很高。

猜對了開局卻輸了結局,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為什麼走向失敗?

然而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劃,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但始終未能興複漢室。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成功?又為何失敗?

200年“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漸統一了北方,積極準備揮戈南下,實現統一中國的計劃。麵對著這個新的形勢,南方的割據勢力,如盤踞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都是無能之輩,隻圖保持土地,苟安下去,在強大壓力下,頗有歸順曹操的心思;孫吳占有江東,憑借天險,有相當實力,並力圖向西擴展,吞並荊襄,進窺益州,但卻無力單獨與曹操抗衡;流亡在江南依附於劉表的劉備,雄心很大,想以複興漢室的名義兼並天下,但實力很小。對於孫權與劉備來說,首要問題是擋住南下的曹操大軍,先造成勢均力敵的局麵,然後逐步實行各自的“霸業”。因此,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戰略方針,《隆中對》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出來的。

《隆中對》在肯定當時的形勢是曹操、孫權都有相當實力,既不可與之爭鋒,更不可卒圖。劉備必須先據有荊州,站穩腳跟,與曹孫鼎足相峙,然後再東結孫吳,西取益州,從荊襄與秦川形成對曹魏的鉗形攻勢,最後統一天下,成就霸業。

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劉備應該效法先祖劉邦,先占有巴、蜀、漢中,再奪取關中,最後從關中出函穀關平定中原。這是一套曾經成功過的策略,而且成功者正好是自己的先祖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諸葛亮還提出了從荊州取道宛城,挺進洛陽,兩路夾攻的捷徑,令劉備感到勝利在望,漢室複興在即,為此滿懷信心,躍躍欲試。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