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重文輕武的北宋,武將的命運真的很慘嗎?

2022-09-08 11:28:46清風明月逍遙客

唐代安史之亂後,中國便陷入了藩鎮割據的時代。哪怕到唐朝滅亡的時候,武人割據之風仍未有消失,反而釀造了一個更為分裂混亂的時代——五代十國。五代時期,軍人跋扈,將帥兵變篡位之事史不絕書。因此,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之後便訂立了“強幹弱枝”和“重文輕武”的國策,試圖改變昔日君權不振、武人恃兵專橫的風氣。然而,軍人在北宋時代真的如此被輕視嗎?

重文輕武的北宋,武將的命運真的很慘嗎?

確實,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主宰政壇的都是優容爾雅的文臣。在蔡襄《蔡襄集・國論要日》就有提到:“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辭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榖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為了提高文人地位,以抑製武人之氣焰,朝廷除了大興儒學、增加科舉取錄名額外,還特許進士登第即可享有官職,真可說得上平步青雲。

相反,武人在宋朝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比方說,宋廷為了防止士兵逃逸,會在兵士之臉上或手背刺字以作標記,這無異於在將士身上烙上“罪犯”和“奴隸“的標簽,可謂羞辱至極。而在中央任官方麵,樞密院作為中央最高軍事機關,當中任職的73名正職者(如樞密使、知樞密院事等),武者出身的隻有18人。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個任職人數還會隨朝遞減。在太祖到真宗這三朝間,武職出身的18人縮減成12人。到了仁宗朝,則僅剩6人。最後英宗朝以後,已再無一人為武職出身,所以說宋朝軍事羸弱的弊端不是不能理解的。

雖說這樣看來武士在宋朝的地位真的十分低落,很符合我們印象中大宋皇朝文質兼備、風流蘊藉的社風,但是在學術界中也有不少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人批評過往研究忽視武將在宋朝的重要性,並指出武將在宋朝隻是看似地位不顯,實則仍享有很大特權和優待。哪怕宋太祖曾在宮中立碑,告誡後人勿殺文臣、莫過度重用武將,但其實太祖本人在派遣軍吏時,都是習慣派武將出任“都部署”這個大將軍之位。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