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與湘軍作為晚清重要的軍事集團,兩者有何區別?
2022-10-14 14:04:56清風明月逍遙客
自秦朝統一六國後,兩千多年直至到了清中期,中國始終是一個單一製的軍政中央集權製國家。但到了晚清, 這種軍政權力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
1840年,隨著洋槍大炮、鴉片貿易和不平等條約,“天朝上國”的大門被迫打開,麵對內外夾擊的局麵,清政府卻無兵可用、無官可使、無錢可花,陷入了左右兩難的境地。麵前隻有兩條路可選,或死守權力,自取滅亡;或授予個人和地方更多實權編練武裝力量。最終清政府選擇了後者,由此,湘軍與淮軍登上了曆史舞台,並對中國近代曆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淮軍與湘軍作為晚清重要的軍事集團,兩者有何區別?
建軍動機的不同
以湘軍創建者曾國藩為代表的一大批湖南士人,大都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和入仕願望。
湘軍領袖曾國藩以書生而操殺人之業,正是他人生信念驅使的結果,練湘軍鎮壓農民造反,並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作為生當末世的理學家,他的目的在於“引出一班正人,倡成一時風氣”,以重振綱常倫理,恢複王朝秩序。
曾國藩誓改綠營、組建湘軍之舉,正符合湖南人走出書齋、投身軍戎,以挽救世道人心、實現政治願望。
如羅澤南少年時代就懷有大誌,喜歡研讀理學著作。太平軍進犯湖南後,羅澤南以在籍生員的身份率生徒倡辦團練,協助曾國藩編練湘軍,轉戰江西、湖北、湖南,戰死後因戰功卓著,鹹豐帝下詔以巡撫例優恤,諡號“忠節”,加巴圖魯榮號,建專祠奉祀。正是這種強烈的經世意識和從政願望,促成了湖南士人特有的衛道感和政治敏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