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餘世存:“旅”中求道,人類曆史的一個英雄主題(4)

2022-10-12 13:33:49鳳凰網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是旅卦人,他的臨終名言:“我死後,隨便人們把我葬在哪裏都行……”

明代萬曆年間旅居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意大利人利瑪竇是旅卦人。他被譽為“溝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被尊稱為“利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是旅卦人。明亡後,王夫之曾舉兵抗清,三十三歲以後開始“棲伏林穀,隨地托跡”,甚至變姓名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

法國政治家和曆史學家基佐是旅卦人,他的名言,“人類的進步合乎規律地進行的情形,象是星球運行一樣清晰,而現時代甚至比星球運行還要清晰……”

流亡國外的法國革命詩人、《國際歌》的詞作者鮑狄埃,曲作者狄蓋特都是旅卦人。有人說,今天的網絡時代就是英特那雄耐爾的時代。

旅卦人幾乎無一不是遊而有得、遊而有方之人。流亡到法國的“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同樣有流亡經曆的丹麥物理學家玻爾,中國工農紅軍的高級領導人劉誌丹,中國新山水畫代表人物傅抱石,旅美華裔藝術家馬友友,等等,都是旅卦人。

遠行、流亡是人類文明史上的英雄主題

旅卦在文明史有著重大意義。走出非洲或走出發源地的人類,在遷居、移民中成就了盛大的旅行文化、流亡文化,在路上磨礪了心性、增加了閱曆和人生智慧。因此遠行、流亡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英雄主題,無論是希臘英雄們的遠征,還是近代如但丁、達爾文、凱迪亞克等人的遠行,還是中國的羿之西征昆侖,啟之遠遊,王亥流亡,屈原孤旅,玄奘西遊,徐霞客記遊,都是如此。

一如前說,旅卦時空正巧是今天中國的旅遊黃金周時間,而“旅”字,同樣活畫出今天導遊舉旗、遊客跟隨的形象。

餘世存手繪旅卦圖(10月3日—10月8日)

上一頁4/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