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劉備不惜三顧茅廬,隻為得到一個諸葛亮嗎?背後還有一群名士

2022-09-29 16:23:49曆史大學堂

一、荊州名士集團

三顧茅廬,是世人津津樂道,傳頌已久的佳話,劉備禮賢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從現代視角出發,將其解讀為諸葛亮自我炒作的產物。其實諸葛亮的脫穎而出,自然是由於他不世出的才能與劉備的求賢若渴,但細看《三國誌》等文獻,就會發現這些我們熟悉的劇情中,暗藏著很多人不曾注意的細節。

諸葛亮的出場,確實很像一場炒作。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的是,荊州有個隱士,叫司馬徽,也即是水鏡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是宛如世外高人一般的人物。劉備曾經向他請教天下大勢,他卻謙虛地說到,我隻是個儒生俗人,哪懂得時務呢,識時務的人,也就是天下形勢的,那得是俊傑。劉備頓時對誰是俊傑,充滿了好奇與期待。詢問之下得到的答案,就是臥龍與鳳雛。在司馬徽的評價中,俊傑與一般的儒生,有著本質的差距。這樣的橋段,《三國演義》的描述則更為戲劇化。

上圖_ 水鏡先生,司馬徽(?—208年)

上圖_ 水鏡先生,司馬徽(?—208年)

徐庶比諸葛亮先投奔劉備,很受劉備的器重。與演義不同的是,徐庶並不是在臨走前才推薦了諸葛亮,而是在投奔劉備後不久,就和他說:“諸葛亮是臥龍,將軍你想見他嗎?”劉備聽了就說:“那你去帶著他一道投奔我。”可是徐庶卻說:“這個人,隻能你去找他,而不是叫他來。將軍應該屈駕拜訪他才是。”

經司馬徽、徐庶這樣一番渲染,劉備還沒有見到諸葛亮,心中卻早已滿是期待了,畢竟這兩人已經是高人了,比他們還厲害的人得是啥樣呢?荊州名士們的讚譽、推薦,仿佛都是在為一個蓋世無雙的國士,一部劇目的主角的出場,作各種必要的鋪墊 ,於是便有了“三顧茅廬”。

三顧之禮是極為隆重的禮節,通常在天子迎接德望極高的大儒才使用。對一個無官無職且年輕的人行此大禮,實在是極為反常。劉備這麼做,除了表明對諸葛亮的重視,無疑是在向還處於觀望態度的士人,表明自己對人才的渴望;同時也是在向關張這樣的核心成員表明,不可怠慢此人。

上圖_ 劉備三顧茅廬

上圖_ 劉備三顧茅廬

這裏體現的,這是東漢末年評定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機製,人才優劣高低,以權威人士的口碑或口頭評價為準,而這樣的口頭評價,來自於類似司馬徽這樣的士族領袖。曹操就是憑著“治世能臣,亂世奸雄”,這句似乎並不怎麼好的評語,開始嶄露頭角。

荊州名士的領袖,除了司馬徽,還有更年長的龐德公,司馬徽把他當大哥一樣對待,據說龐德才是他的本名,公是司馬徽加在後麵的尊稱。按照日本學者渡邊義浩先生的研究,這兩人在荊州士人中聲望極高,他們對荊州人才的評判,決定了這些人的優劣等次,成為各路諸侯用人的重要參考,以他們為核心,形成了一個荊州名士集團,這裏所說的荊州名士,既包括司馬徽、龐家父子等本地土生土長的人,也包括孔明、崔州平、石韜等中原南遷定居於此的士人。他們雖然在野,但平時切磋學問,討論家國天下的大事,同時也分享信息,相互扶持。他們對當時的荊州之主劉表並不欣賞,覺得他不是明主,所以一直在等待值得輔佐的對象,借以成就一番事業。

上圖_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

上圖_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

上一頁1/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