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有人塌房,有人封神(3)

2022-09-15 19:39:44最愛曆史

距今700多年前,南宋滅亡後,宮廷樂師汪元量,隨南宋皇室被虜至元大都(今北京)。

一路上,南宋君臣生活困頓,食不果腹,汪元量忠心伺候,守護著幼主、太後到處漂泊。他的詩詞多寫南宋亡國前後事,被稱為宋末的“詩史”。

北上途中,汪元量聽到宋度宗的昭儀王氏所寫的一闋《滿江紅》,心中悲切,撫琴與之唱和:“更哪堪杜宇,滿山啼血。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

汪元量如泣如訴的琴音,感動了元世祖忽必烈。

後來,文天祥被押赴京,汪元量作為其舊識,得到允許,幾度入獄探視,兩人合奏《胡茄十八拍》,惺惺相惜。直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汪元量與臨刑前的文天祥訣別,從此天人永隔。

忽必烈本來要召汪元量入宮,擔任元朝宮廷的琴師,但汪元量眼見文天祥慷慨就義,年少的宋恭帝趙顯也被遣送到吐蕃學佛法後,知道自己與宋室的緣分已盡。

他拒絕元世祖許諾的高官厚祿,請求出家為道士,渡江南去,終老山水。

從此,元廷少了一個優秀的琴師,世間卻多了一個忠貞的隱士。

▲[明]《南中繁會圖》,描繪南京城郊居民觀看戲劇表演的曆史場景

▲[明]《南中繁會圖》,描繪南京城郊居民觀看戲劇表演的曆史場景

4

直至近代,戲曲界對藝人的要求依舊嚴格,正規的科班除了要求學生全麵掌握技藝,還重視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創建於清末民初,培養了馬連良、裘盛戎、葉盛蘭等京劇名家的富連成班,在創班伊始就定下學規,不許藝人逾越底線:

“一、要養身體;二、要遵教訓;三、要學技藝;四、要保名譽;五、戒拋棄光陰;六、戒貪圖小利;七、戒研究賭博;八、戒亂交朋友。”

▲富連成班合影,曾培養馬連良等京劇名角。圖源:網絡

▲富連成班合影,曾培養馬連良等京劇名角。圖源:網絡

同一時期的京劇大師梅蘭芳,正是藝德高尚的典範。他為人一貫虛懷若穀、待人至誠,深得同行敬佩,在國家危難之際,更是大義凜然,蓄須明誌。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國難日益深重,梅蘭芳攜一家老小,從上海租界輾轉來到香港。

作為梨園翹楚,梅蘭芳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受到敵偽的“重點關照”。日本軍國主義籌建偽滿洲國時,就曾多次派滿族旗人邀請梅蘭芳前去演出慶祝。梅蘭芳麵對其屢次邀請,都義正言辭地拒絕。

▲年輕時的梅蘭芳。圖源:網絡

▲年輕時的梅蘭芳。圖源:網絡

上一頁3/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