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他最最親愛的十三弟,關係究竟有多好?(4)
怡親王:“……此次赴圍眾人,特蒙聖主殊恩,務必學習遊獵,且臣等之舊疾,亦得清除,身體亦將肥壯。倘若確實發胖,而不甚寓目,(朱批:甚好。)則將如何好。臣等待為此事惶驚奏聞。……”(怡親王迅速領會到他哥的幽默感予以配合:這次圍獵,我的老毛病好多了,身體也胖了,真怕胖得不能見我哥了該怎麼辦呀。)
朱批:“……對發胖後不堪寓目之事,爾等絲毫勿慮,盡量發胖,愉快而回。惟獨馬爾賽回來時,恐其馬力不支,朕委實為之懸念。著怡王選備二匹腳力強而能支撐之馬,以賞賜於馬爾賽。”(雍正一邊寵他弟一邊拿親近的大臣開涮:弟弟胖了也沒事,不要怕,快快樂樂地回來就好。馬爾賽要是胖得馬都馱不動了,弟弟你給他選兩匹壯實的馬。)
——插句題外話:後來怡親王真的給馬爾賽選了壯馬,馬爾賽上了封受寵若驚的折子,但是比起兄弟倆輕鬆愉快的對話來就無聊得多了,這兄弟倆完全就是弟弟陪著哥哥瞎胡鬧呢。
清 郎世寧 郊原牧馬圖卷。來源/故宮博物院
怡親王:“……然而臣等每日習於皇上跟前役使行走,今出來遊獵已近四十日,不曾得以覲見聖顏,委實思念皇上。……”(傳下去,怡親王跟他哥撒嬌了:哥哥我想你啦。)
朱批:“爾等已無數次聽聞朕安,朕亦得知爾等相安愉快。此如同在一起矣,何須思念。……”(雍正不開玩笑了,安慰他弟:你們知道我平安,我也知道你們平安,就像在一起啦,不要想我。)
一來一往的交流中,一個寵愛弟弟的哥哥和一個敬慕哥哥的弟弟躍然鮮活於眼前。
肆 中年·音容宛在
天公不作美,胤祥並沒有能陪伴胤禛走到最後。
雍正八年,怡親王病故,年僅44歲。直到去世前,胤祥還在想著去勘察水壩現場的事,最終因力不從心,才吩咐信任的臣子代為監修。
胤禛悲痛欲絕。胤祥此前對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導致兄弟倆沒能見到最後一麵,從此成了胤禛的心病。因為胤祥病逝在五月初四(近端午),從此他再也不願過端午節。
此後多年,但凡看到胤祥為自己監造的器物、大臣們提到怡親王舊事、怡親王曾經舉薦的人才,胤禛都會忍不住想念起這個從小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弟弟,一次又一次地上諭:
“自去年冬越王抱病以來,朕縈於懷,無刻稍釋,商榷醫藥,默禱神祗,以寄沉屙頓起。乃今醫藥罔效,祈禱不靈,天何奪我忠誠輔弼之賢王如此之速也?……在王一生忠孝正直賢智慧絕之人,而朕頓失此柱石賢弟,感痛悲哀何能自已耶?”(質問天公為什麼要奪走自己視同國之柱石的弟弟。)
“王之年齒小朕八歲,不但賴王讚襄朕躬,且望王輔弼於將來,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業,使我國家受無疆之福,此實朕之本懷,豈料王竟舍朕而長逝耶!爾諸臣試思之,君臣之間求諸如王之與朕同心同德,無欺無隱者,豈可再得?何能遣朕心之悲耶?”(把弟弟比作輔政周公,感慨從今以後再也沒有像弟弟一樣與自己同心同德之人。)
怡親王工作過的地方。來源/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截圖
“今不料怡親王賢弟仙逝,朕從前意望凡朕生前身後朝廷內外大綱節目得王一人,朕實心神俱為之安悅,毫無疑顧。今不幸朕弟舍我先逝,朕之悲悼思痛且不必言,朕向日之所望一旦失矣,實如失倚護,方寸亂矣,心忐忑矣。然斷不可輕宗社、負皇考,輕重倒置,為無益之傷心身也。但倘心力之所不能,無可奈何之事,亦不得不為預備,不然則朕為天地列祖之罪臣矣。……況朕弟生前愛朕之誠,便此仙舉,亦代朕而逝。況朕恙之愈,有不便諭卿處。朕一者不忍負皇考,再者勉慰朕弟之仙靈,萬不肯為無益傷理之舉也。”(這裏雍正開始自省:弟弟去世了,自己不能一味沉湎於悲痛中,更要好好治理國家,不能辜負弟弟的期望。)
在寫給胤祥的祭文中,胤禛也多次提到:“……惟有敬念皇考托付之重,深體賢弟輔弼之忱,於當日忠讜箴規之言,比時未曾見諸施行者,必追憶而悉踐之,力圖政治之有成,以不負皇考,不負賢弟,庶幾在天之靈為之欣慰,而默相庇佑焉。”(要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弟弟的規勸和輔佐。)
來源/電視劇《雍正王朝》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