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他最最親愛的十三弟,關係究竟有多好?(5)
提及自己的弟弟,胤禛總是不吝於各種誇張的詞彙,諡號為“賢”“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天神”“為國柱石,為世楷模”“忠誠正直之心,沉毅堅剛之力,寬厚和平之量,精明豁達之才”“不朽之盛烈,宇宙之全人”(筆者提及怡親王時均稱其為“胤祥”而非“允祥”,也是因為雍正親命複其名為“胤”,成為唯一一個不用避諱之人)……
除此以外,還將這份恩寵繼承到胤祥的後代身上,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在計劃給胤祥建祠堂時,胤禛還說:“將來怡親王建祠後,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誌而遷怨於王,以泄悖逆之私憤,妄生謗議,暗事摧殘者必有之,然此皆與朕為梗,與王無涉也。若朕萬年之後,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顯處,朕可預信矣。”(你們要怨就怨我,不要遷怒我弟弟,所有的過錯都由我承擔。)
由此可見,事實上,胤祥並非人人敬愛,原因在於他輔政時的清廉無私、不結黨羽,定然得罪了很多渾水摸魚之人。胤禛自己也是清楚的,否則不會在組織祭祀怡親王時使人密報王公大臣們到底是不是真的哀痛(這個做法真的又霸道又讓人哭笑不得),不誠心的多半都要被秋後算賬。
而對於胤祥舉薦擔保之人,胤禛則格外寬容,比如聽聞一個官員被彈劾,想起胤祥曾說過他官聲不錯,特地讓其上司重審;又比如差點為劃歸為八爺黨的十七皇子允禮,胤祥為其說了好話之後,成為雍正善待的幾個弟弟之一……
胤祥的後事是胤禛一手操辦,因為他堅決不肯隨葬帝陵,胤禛尊重了弟弟的意願,將他葬在淶水,用自己在潛邸時的私用給胤祥置辦了遠逾禮製的陵寢。而胤禛自己離開人世時,帶進梓宮的隨身陪葬品裏,除了孝莊和康熙所賜的數珠外,還有一件便是胤祥曾用過的鼻煙壺——愛憎分明的胤禛用這樣的方式最後一次向眾人宣告了自己與弟弟的深厚情誼。
以上種種,並不能將兄弟二人數十年點滴相處敘述完全,但望為曆史上這對同心奮進的事業型皇家兄弟還原一個真相——紫禁深處,雖無風花雪月,卻有棠棣盛開。
來源/電視劇《雍正王朝》截圖
作者 | 納蘭竹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