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曹魏和東吳都曾多次恩赦,為何氣度恢宏的諸葛亮,卻極少大赦天下(2)

2022-08-02 12:47:32曆史大學堂

麵對這種行為,別說其他人了,就連陳紀、鄭玄這樣的儒道宗師,都“曾不語赦”。而這,正是諸葛亮用來反駁朝臣的一個有利論據。此處所言“不言赦”,正是劉備與他共同製定的基本國策,不容動搖。君不見,劉表、劉璋雖然善待部屬,但仍有不少豪強暗藏異心,意圖顛覆他們的統治,以致政局愈亂。

《管子》雲:“赦者,小利而大害也,故久而不勝其禍;無赦者,小害而大利也,故久而不勝其福。”諸葛亮自比管仲,深受其說影響,對此觀點深以為然。裴鬆之注引“郭衝條亮五事”其一載:“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歎。”誠然,諸葛亮以法治蜀,招致了不少非議,就連法正都勸說過他。然而,諸葛亮始終都認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並再次強調了“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的觀點。

上圖_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

上圖_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

這種頗有法家手段的執政理念,與曹操25年未曾一赦倒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白了,東漢後期以來,日益膨脹的豪門大族已掌握了社會中的絕大多數資源。魏、蜀、吳三國建立時,雖得到了豪族地主的支持,但為了鞏固皇權,曹劉孫三家也仍要采取各種辦法對其進行抑製。

這是因為:頻繁的大赦,顯然會破壞法製的公平;而法紀一旦鬆弛,就會助長這些豪門大族的囂張氣焰。亂世須用重刑,為今之計,隻有一視同仁,限製他們利用自身強大的影響力來幹預社會的正常運行。隻有這樣,國家才能走上正軌。

上圖_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

上圖_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

二、蜀漢後期何以大赦

蜀漢自建立以來,到諸葛亮去世,期間隻有兩次大赦。一次是劉備登基,一次是劉禪登基。從某種程度而言,大赦其實是皇帝的特權,是他們用來強化皇權、彰顯自身權威的關鍵手段。故天子踐祚,常通過大赦天下來表現其統治力。

也正因大赦是皇帝的“專利”,所以諸葛亮就算想要大赦,也不能“越俎代庖”,直接跨過劉禪來做決定。在此情形之下,諸葛亮才會搬出先帝劉備為他“背書”,以證明其無意染指“大赦”這項權柄。隻可惜,諸葛亮去世後,開始掌權的劉禪並沒有他這種強力手腕掌控朝局。故在此之後,蜀漢便經常見到大赦了。

上圖_ 蜀漢宥赦表。來源:陳俊強《魏晉南朝恩赦製度的探討》

上圖_ 蜀漢宥赦表。來源:陳俊強《魏晉南朝恩赦製度的探討》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