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曹魏和東吳都曾多次恩赦,為何氣度恢宏的諸葛亮,卻極少大赦天下(3)

2022-08-02 12:47:32曆史大學堂

如上圖所見,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共進行了十二次大赦。且不難看出,伴隨著大赦而進行的,是一次次的政治、軍事行動或星象災異。這不由令人聯想到,東漢後期桓、靈二帝在位時,朝政漸亂,皇帝幾乎一年一赦,如此高的宥赦頻率,恰恰反映了社會的動蕩不安與政治的黑暗。同理可知,蜀漢後期的大赦,亦是劉禪對益州本土勢力的一種變相妥協。

陳祗、董厥、諸葛瞻執政期間,“薑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鹹共將護,無能匡矯”,以致政刑失和,人心向背,以譙周為首的益州土著勢力抬頭,並趁機鼓吹“投降論”,引起朝局內外一片動蕩。

上圖_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縣(今四川西充縣槐樹鎮)人

上圖_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縣(今四川西充縣槐樹鎮)人

在此情形之下,蜀漢內部各派係之間的矛盾、執政長官與地方大族、平民百姓與大族之間的矛盾,都需要一次次的大赦來進行暫時性的緩解。而這,正是劉禪不得不頻繁使用恩赦手段的根源所在。

隻不過,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雖暫時緩和了政局,卻在無形中再次加劇了社會矛盾,導致益州土著更加肆無忌憚,進而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