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東京夢華:大宋一聲遙遠的歎息(3)

2022-07-11 10:39:36新京報書評周刊

聲色:夢華的回響

不必懷疑,夢是有聲音的,夢也是有色彩的。聲音甚至會先於色彩。想象東京汴梁這座夢華都城,就要去聆聽它的聲響。嘈雜的市聲、呢喃的低語、口角怒罵,悲歌歡笑,聲聲入耳,這些聲音猶如畫筆,混合著顏色,細致入微,又熱鬧非凡地塗遍了這座夢城的每一個角落。

這樣的畫作確實存在於世。一位叫張擇端的畫家,將這座夢華之城繪在了長卷之上。盡管畫卷無聲,但展卷之時,卻仿佛能聽到其中的聲響。

踢踏的蹄聲和趕驢的吆喝聲,從畫卷的開首傳來。抬眼看去,這真不是個分外明朗的好天氣,薄霧縈繞在老樹枝丫之間,但從樹叢中走出的這幾匹驢子和前麵趕驢的行人,卻為這稍顯暗淡的天氣,加了一筆活潑的亮色——他們是要走出畫卷嗎?還是走向被畫心邊界擋住的看不見的遠方?——東京城外,誠然有著更廣闊的天地。但對生活在那片更廣闊的天地的芸芸眾生來說,東京汴梁,才是天下的中心。

《清明上河圖》畫卷開首部分的一隊驢子。

《清明上河圖》畫卷開首部分的一隊驢子。

你難道聽不到抬轎子人喘著粗氣嗎?薄霧縈繞,分明是清寒天氣,但他們卻露著胳膊,顯然是汗流浹背。轎子裏坐著的人雖然不知是何模樣,但我們卻知道他的目的,定然是出城到郊外踏青。

轎子上插滿的柳枝暴露了畫卷上的時節,正如孟元老在《夢華錄》中所記錄的那樣,清明時節,“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

《清明上河圖》中兩名赤膊轎夫抬著插有柳枝的轎子。

《清明上河圖》中兩名赤膊轎夫抬著插有柳枝的轎子。

向城市繼續行進,走過那叢初綠的柳樹,柳蔭下的黃牛或臥或立,農夫正從井裏打水澆地。水桶提起澆灌時的汩汩聲,是郊外田園中最常見的聲響。但這聲響,很容易便被河流湧動的嘩嘩作響所遮住了。那是汴河的聲音。

這條大河乃是東京的生命線,“歲漕江淮湖浙米數百萬,及東南之產,百物眾寶,不可勝計。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輸京師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內外仰給焉”。河麵上舳艫相接,碼頭上重載的大船已經靠岸。扛活的夥計吃勁地搬上搬下,腳下步步沉重,鼻子裏粗重的呼吸仿佛擲地有聲,肩頭的麻袋如此沉重,想必裏麵正是供給這座百萬人口都城逐日所需的糧食。

正是這個搬上搬下的碼頭,將人們引入城外最初的繁華。無論是船上的船工,還是搬運貨物的夥計,擔著行李的挑夫,乘船前來東京的旅人,當他們踏足上岸,便會被這座城市最初的熱情所牢牢地擁抱。

小店門前的籠屜裏,包子和饅首散發著騰騰熱氣,站在旁邊的店主正在熱忱地兜攬生意。街上沿河的酒店,看來生意頗為興隆,無論是小食鋪,還是大酒館,都坐滿了不少的客人。從現在開始,喧嚷與嘈雜這兩個詞就已經主宰了一切,耳朵裏已經灌滿了各式各樣的聲音,交纏在一起,無分彼此了。無論是耳中,還是目前,唯有“熱鬧”二字。

《清明上河圖》中漕糧碼頭附近店肆盛張的熱鬧場景。

《清明上河圖》中漕糧碼頭附近店肆盛張的熱鬧場景。

上一頁3/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