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青銅時代,有多震撼?(8)
2022-06-29 11:29:11最愛曆史
周代商,最大的曆史意義就是,天下從信鬼神轉化成尚文教。
鑒於前朝滅國的教訓,周初自上而下,大力提倡勤勞耕作,以恢複經濟生產。
▲大盂鼎拓片,鼎內有關於飲酒誤國的金文記載。
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天下九州農業、手工業等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周畿都邑間“凡國野之道,十裏有廬,廬有飲食。二十裏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
物產的豐富,再次將以青銅器為載體的飲食文化推向曆史的頂峰。
在禮製的規勸下,周朝貴族普遍認為吃飯是頭等大事。除了鼎簋規製外,對於吃飯,他們還有“井泥不食”,“毋摶飯,毋放飯,毋流獸,毋吒食,毋齧骨”等規定。
正所謂“禮之所及,樂必從之”,如果說“禮”是周代社會等級規範和禮儀,那麼,“樂”則是在“禮”之下的一種社會表現形態,兩者相輔相成。
周成王繼位後,武王的弟弟周公輔政。
周公十分反對“淫樂”。他認為,既然有良好的等級製度,那就應該在裏邊增添各種適宜當下物質、精神生活所需的內容,使之更加完善,形成一套完備的製度體係,為周王室的宗法製服務,同時也可威懾群邦,恩化他國。
▲西周何尊,現藏於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尊內的“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圖源:圖蟲創意
在分封製的基礎上,周公提倡“製禮作樂”,將禮樂作為國家的根本製度,普及四方。
禮樂製度的建立,使西周貴族間的宴樂多了一項“雅樂”傳統。
所謂雅樂,即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等典禮中所演奏的音樂。周人運用雅樂,強調的是它與道德的配合宣傳,平常演奏雅樂時,必須動作緩慢,聲調平和。
雅樂沒有藝術性的製約,以和平中正為原則,以莊嚴肅穆為標準,所以,發聲悠長、沉穩的鍾、鎛、鐃、石磐等自然是宴樂樂器的首選。
▲西周雲紋青銅大鐃,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院。圖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