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4)
2022-06-28 10:24:01新京報
顯然,《無垢淨光寶塔頌》本是用來討好安祿山的,因安祿山初期屢戰屢勝,史思明不得不表忠心。沒想到安祿山死得太快,史思明隻好在碑上亂塗亂改,將所有僭越的詞都刪去,轉而吹捧唐朝。隻是活兒幹得太糙,一塊好碑,生生被弄成千瘡百孔的“百衲衣”。
想討好唐朝,又不願多花功夫,可見此時史思明已有複叛之心。雖然《無垢淨光寶塔頌》進行過反複修補,但仍有一些不恭處,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為何不將此碑毀棄呢?可能當時東翼的離心因素太強,且戰後百廢待興,唐廷不願小題大做,引出意外變故。
文章雖差,字寫得好也行
《無垢淨光寶塔頌》堪稱刻碑史上最著名的“爛尾樓”,卻意外成了曆史名碑。
碑文作者是張不矜,時任範陽府功曹參軍兼節度掌書記。唐代大多數時期,範陽的治所在今天的北京,轄河北、遼寧的部分地區,安祿山曾兼任範陽節度使。功曹參軍相當於今天的軍事參謀,節度掌書記則是節度使屬官,有文學、有出身的人才能擔任,相當於今天的省長辦公室主任。
張不矜的文字應功力不俗,但《無垢淨光寶塔頌》是“頌”體,文辭古奧,空洞無物,加上反複竄改,頗有詞不達意處。碑文大概的意思是說,唐朝很厲害,史思明又很純樸,所以建了這麼個塔,以震懾壞人,宣揚唐朝的威風。
史書上記載張不矜的地方不多,他的頂頭上司是耿仁智。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後,史思明讓耿仁智、張不矜寫表章,要求唐皇下令殺掉名將李光弼,並威脅道:如果不殺李光弼,我史思明就自己帶兵去殺。
奏折寫好後,在裝入封套前,耿仁智將其中不恭的文字全部刪除,並讓人重寫表章。史思明知道後,下令殺掉耿仁智、張不矜。處決前,史思明召耿仁智見麵,說:“我用了你將近三十年,你卻這麼對我,我可沒虧待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