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孝莊:大清第一女強人,一個奇女子(10)

2022-06-20 14:51:53最愛曆史

康熙年滿12歲時,孝莊為他操持婚姻大事——記住,婚姻聯盟是孝莊最為擅長的一個政治手段。她決定冊立四輔臣中索尼的孫女為皇後,遏必隆的女兒為皇妃,而鼇拜家族的女子一無所獲。孝莊借此拉攏和分化四輔臣,同時孤立和敲打鼇拜。

而就在康熙擒拿鼇拜的前兩年,孝莊做主將康熙的二姐嫁給鼇拜的侄子,以此麻痹鼇拜,讓他仍以為自己大局在握,放鬆警惕。

接下來的康熙七年(1668年),順治的陵墓建成,康熙在為其父撰寫的碑文中,頌揚其在位期間“視滿漢如一體,遇文武無重輕”,變相肯定了順治帝的漢化措施。這種重新評價,跟當年孝莊定調的順治遺詔對順治的全麵否定截然相反。

這個細節很有意思。根據曆史學者劉潞的分析,康熙這份碑文,沒有孝莊的允諾是不可能出來的。而對順治的重新評價,彰顯了孝莊態度的改變。康熙初年四輔臣否定漢化,推行舊製,結果社會不但沒有趨向穩定,反而更加動蕩,孝莊應該是察覺到了自己的失誤。她在借機為順治“平反”的同時,是對自己,更是對四輔臣獨崇滿洲、貶仰漢臣做法的否定。碑文的撰寫,明眼的朝臣從中是不難看出太皇太後態度的變化的。

數年後,60歲的孝莊讓康熙為她找來滿文翻譯版《大學衍義》(南宋理學家真德秀著),從一個側麵印證了孝莊思想的轉變。

難得的是,孝莊並非頑固不化之人,當年她與兒子順治的政見矛盾幾乎不可調和,如今,她選擇了支持年輕的孫子康熙繼續改革朝政。康熙與孝莊的感情一直很深,除了早年接受祖母的教育和培養外,祖孫兩人的政治觀念趨於一致也是重要因素。

而孝莊態度的轉變,當時更為現實的意義在於,宣告了她與守舊權臣鼇拜不是一路人。

上一頁10/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