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中:“大一統”思想的由來與演進(5)
2022-06-20 10:52:24明清史研究
一般認為《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史料主要來自《尚書》的《堯典》《皋陶謨》以及戰國末年編寫成的《大戴禮記》的《帝係》和《五帝德》等。《堯典》《皋陶謨》《禹貢》是《尚書》的前三篇,以前傳統史學認為《堯典》是唐虞時之作,《皋陶謨》是虞舜時之作,《禹貢》是夏禹時之作。20世紀20年代以來,經過顧頡剛等“古史辨”派學者們的考辨,現一般讚成《尚書》中的《堯典》《皋陶謨》《禹貢》這三篇寫定在春秋戰國時期 1 [4]22,劉起釪進一步提出《堯典》是孔子搜集上古流傳下來的材料,編輯而成,用於對孔門弟子的教學,即《堯典》的編成經孔子之手,到戰國時孔門七十子後學承傳之,可能有所傳異增寫;《皋陶謨》的內容見於春秋早期,自後繼續傳誦下來;《禹貢》的寫作時代,劉起釪認為王國維、辛樹幟主張成書於西周之說有其合理性,但又受邵望平《禹貢九州的考古學研究》一文影響,認為《禹貢》藍本出於商朝史官之手,由周初史官寫定,流傳到戰國時又增加了一些戰國史實 [5]384,509,840-842。總之,《尚書》中的《堯典》和《皋陶謨》保存了大量口耳相傳的遠古材料,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後寫定。寫定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就會反映出這一時代的一些思想觀念,其中的“大一統”思想觀念就是一個核心觀念。例如,《堯典》和《皋陶謨》中把原本屬於不同部族的堯、舜、驩兜、共工、四嶽、皋陶、益、夔、禹等在“族邦聯盟”中的活動和議事,安排為堯、舜朝廷裏的大臣,就是以“大一統”思想為基本理念的。《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堯舜的描寫就取材於《堯典》和《皋陶謨》,隻是很多都改寫為漢代語言。所以,我們說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大一統”思想的曆史淵源是春秋戰國時的典籍文獻,當然也與我們後麵要論述的夏商西周王朝國家的形態結構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