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明清舟山群島的遷界與展複(3)

2022-06-13 10:29:05明清史研究

一、從平海籍軍到海島遣徙

元朝在奪下江南財富重地之後,招撫了朱清、張瑄等島寇勢力,開創了海上漕運。朱、張拜官受祿,操縱海貿,後因樹大招風在大德年間被誅,然而海漕體製並未廢止,兩浙海運豪戶先後崛起。元末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軍功漕戶雄踞一方的“失控”局麵,即與此相關。海上漕運也對元明之際東南的軍事格局及社會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在海漕體製中,寧波沿海及海島具有戰略重要性,舟山所在的昌國縣“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亙甌閩,西通吳會……至元十五年二月,朝廷謂海道險要,升縣為州,以重其任”。經過大德、至大時期的調整,兩浙的海漕建置有了改變,皇慶元年(1312年),浙東慶元路、紹興路的漕糧不必再從劉家港中轉,改由定海港(此時之定海,即清代之寧波府鎮海縣)直接放洋運往直沽。在官府眼中,寧波地區海貿傳統悠久,“居民喜遊販魚鹽,頗易抵冒",官鹽滯銷,私鹽盛行,有引客鹽被賣作漁鹽等弊端較為突出。

元明之際,方國珍集合了東南沿海及島嶼的眾多山民、船戶,雄踞海上,舟山群島中的蘭山、秀山等島也聚集了一批武裝力量。據《明太祖實錄》載,洪武元年五月,“昌國州蘭秀山盜入象山縣作亂,縣民蔣公直等集鄉兵擊破之。初,方國珍遁入海島,亡其所受行樞密院印,蘭秀山民得之,因聚眾為盜"。湯和的軍隊征閩還師,停駐昌國,恰逢海寇葉、陳二姓聚劫蘭秀山,湯和為賊所襲,失二指揮,致其“不得封公氣蘭秀山賊寇還一度駕船二百餘艘襲擊寧波府城,隨後為吳王左相靖海侯吳禎所平。

洪武四年十二月,明廷令吳禎“籍方國珍所部溫、台、慶元三府軍士,及蘭秀山無田糧之民嚐充船戶者,凡十一萬一千七百三十人,隸各衛為軍,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這就是所謂“蘭秀山之亂"與明初的平海籍軍。

上一頁3/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