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明末遼東軍人的心理變化:祖大壽投降前經曆了什麼?(2)

2022-06-08 10:23:22國家人文曆史

出生於軍人世家的祖大壽很早即在軍中任職,因為他平素足智多謀、勇敢善戰,到大淩河城被圍時,他已經出任遼東總兵一職,成為新一代關寧鐵騎的掌門人。然而,即便是足智多謀、勇敢善戰的祖大壽,麵對清軍的千裏奔襲與重重包圍,也依然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當然,希望並沒有完全消失,因為祖大壽知道,孫承宗一定會派兵救援,但是,祖大壽沒有想到的是,孫承宗每次派出援兵,都被皇太極的打援部隊擊退。有一次,皇太極甚至讓清軍假冒明軍的援兵,引誘祖大壽出城。祖大壽不知是計,立即率兵衝了出來,卻險些被清軍活捉。祖大壽自此困守危城,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崇禎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明廷派出的一支最大規模的援軍終於來到了。這支援軍共有四萬多人,領軍者是監軍道張春。九月二十七日,援軍抵達大淩河城近郊,與清兵相遇並開戰。開戰伊始,清軍受到明軍的火器壓製,被殺傷者頗多,但此時清軍已經裝備了紅衣大炮,在隨後的炮戰中,清軍開始占據上風,明軍被殺得節節後退。清軍隨之又以伏兵衝擊潰敗的明軍,張春再也難以挽回明軍的頹勢,救援依然以明軍的慘敗而告終。

這次重修大淩河城,祖大壽的部隊所帶的糧草本來不多,而清軍千裏奔襲,皇太極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切斷了明軍的糧道。清軍雖然圍而不攻,明軍卻隻能坐吃山空,經過多日的消耗後,明軍已經徹底斷糧。剛剛斷糧時,明軍還可以殺戰馬、吃馬肉,戰馬殺完了,不得已就開始吃人肉,先是吃築城的民夫,繼而吃餓死的士兵,史籍中所說的用人骨當柴燒,將人肉烤著吃,當是彼時慘酷境況的真實寫照。

不顧家人性命的詐降

清軍圍城之初,皇太極曾多次從城外投進勸降書。這些勸降書不僅為祖大壽講明利害關係,同時也吐露了皇太極所謂“戰爭之事我自任之,運籌決勝,惟將軍指示”的“休戚與共,富貴同享”的願望。明末的遼東本來地處滿漢雜處之地,漢人深受“胡俗”影響,故而“夷夏之防”的觀念較為淡薄,時人甚至有“遼人不可鼓忠義”之論。遼人固然有從軍的傳統,但大多數遼東籍士兵隻是為了糊口才走上從軍之路,而他們對明廷的向心力亦多為利益所係,他們對明廷本身並無多少好感。對祖大壽本人而言,他起初也隻聽命於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孫承宗和袁崇煥,他的上司袁崇煥被逮入獄,他甚至不顧京師危殆,一氣之下帶領著關寧軍返回了關外。直到袁崇煥寫信相召,祖大壽才勉強率部重返京師前線,且自此聽調不聽宣,始終與朝廷保持著不即不離的距離。

影視劇中,袁崇煥被殺。來源/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

影視劇中,袁崇煥被殺。來源/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

最後一次救援失敗之後,被圍困在大淩河城中的明軍處境更加艱難。祖大壽及其部眾已不得不麵對這樣的選擇:是不屈而死,還是投降而生。事實上,除了副將何可綱表明誓死不降的態度之外,祖大壽手下的大多數將領已經傾向於集體投降。

崇禎四年十月初七,祖大壽與皇太極開始互派使者,正式談判。經過多日的討價還價之後,已無退路的祖大壽決定率眾投降,為部下留一條活路。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壽邀請清將石廷柱進城商議投降的具體細節,隨即命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等四員明將跟隨石廷柱進入清軍的營地。皇太極親自走出大營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極急忙上前一步扶起,且以女真族最高貴的禮節“抱腰禮”相見。

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先是命人將誓死不降的何可綱綁縛至城外,當著皇太極的麵殺掉了他,隨後打開大淩河城的城門,率領手下將領進入清軍的大營。見到皇太極之後,祖大壽欲跪,被皇太極阻止,代之以“抱腰禮”。行禮之後,祖大壽與皇太極一起登壇,盟誓祭天,正式完成了投降的所有程序。

誓死不降的何可綱。來源/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

誓死不降的何可綱。來源/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

降清之後,祖大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太極建言,自己雖然已經降清,但駐紮在錦州的明軍卻尚不知情,他願意帶領一支軍馬趕赴錦州,在城內充當內應,配合皇太極奪取錦州。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建議,看起來沒有任何毛病,皇太極雖然不無疑心,卻沒有拒絕祖大壽的建議。畢竟,包括祖大壽的養子祖可法、從子祖澤潤在內的一大批明將在他手中充當人質,他覺得祖大壽出爾反爾的可能性並不大。

然而,當祖大壽率領少數部屬裝作從大淩河城突圍奔還、進入錦州之後,卻立即閉門不出,無論皇太極如何相召,他也隻是王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幹脆不作回應了。自此,皇太極才認定了祖大壽詐降的事實。但是,盡管如此,皇太極並沒有因為祖大壽的詐降而遷怒於其他投降的明將,他不僅妥善安置了這些將士,還做出了豁達大度的姿態,特別重用了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等人。

祖大壽回到錦州不久,即遭到遼東巡撫邱禾嘉的彈劾,但崇禎皇帝礙於祖大壽在遼東的聲望,非但沒有追究祖大壽降清失地的責任,反而給他升了職。在此之後,崇禎皇帝曾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但均被他以各種借口推辭——祖大壽平生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恩師袁崇煥的被逮入獄,袁崇煥被當庭拿下,祖大壽當時就站在袁崇煥的旁邊,兩腿瑟瑟發抖。袁崇煥的遭遇,讓祖大壽真正見識到皇權的威嚴與冷酷,他在聽調不聽宣的同時,也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輕易不敢獨自離開軍隊,唯恐被無孔不入的錦衣衛捉去。

但不管是出於忠君報國的考慮,還是出於切身利益的考慮,祖大壽的詐降卻無疑是真實的。因為他此後依然時時出現在與清軍作戰的第一線,與清軍殊死搏鬥,而且多次拒絕了皇太極的勸降與約見。

十年之後:這次是真降了

崇禎十四年(1641)三月,距祖大壽第一次降清將近十年之後,皇太極再次發兵圍攻錦州,明清之間的最後一次戰略大決戰鬆錦之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在鬆錦之戰中,清軍所采用的依然是圍城和打援的戰術,不同的是,清軍這次麵對的援軍,乃是明廷集全國之力調集的十三萬精銳明軍,而指揮這些明軍的,則是新任兵部尚書兼副都禦使總督薊遼軍務的名將洪承疇。對於明清雙方來說,鬆錦之戰都是一場足以決定彼此命運成敗的戰略大決戰——明軍勝,可以全殲清軍精銳部隊,進而收複遼東失地;清軍勝,能夠一舉消滅明軍的機動部隊,明朝再也無力與之抗衡。所以,明清雙方都調集了各自所有的精銳部隊,在錦州和鬆山之間擺開戰場,力求畢其功於一役。

影視劇中的洪承疇。來源/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

影視劇中的洪承疇。來源/電視劇《孝莊秘史》截圖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