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國 曾讓蜀馬揚名 奠定茶馬貿易基礎(3)

2022-06-02 14:15:58華西都市報

可以說,以遊牧、商貿賴以生存的吐穀渾王國,馬成為了“國寶”。

因馬不和兄弟分家“建國”吐穀渾人至死遙望故土

吐穀渾王國建立就和馬有關。據了解,曹魏初年,鮮卑族的慕容部族向東南移動,進入遼西。首領慕容涉歸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嫡子慕容廆,一個是庶出的吐穀渾。相傳,兩兄弟部落在一次放牧時,雙方的馬撕咬了起來。一氣之下,吐穀渾就帶領1700戶人一路西遷,來到枹罕(今甘肅省臨夏市),以此為據點,繁衍發展。吐穀渾的孫子葉延帶領部落進一步發展,並在今青海貴南一帶建立慕克川總部,設置司馬、長史等官,並以祖父吐穀渾為其族名,正式建立吐穀渾汗國。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慕容吐穀渾負氣出走後,兩位慕容兄弟此生再也沒有見麵。慕容廆思念哥哥,創作了《阿幹歌》,並定為燕國“國歌”。而千裏之外的吐穀渾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故土,至死都在遙望遼西。

在2021年發掘長嶺1號墓和馬場灘1、2號時是考古工作者發現,3座墓葬以及慕容智墓、肅南大長嶺墓葬等河西地區吐穀渾人墓葬,墓道方向皆朝向東南,且皆殉葬整馬。相關專家分析,“墓道朝向東南,可能與吐穀渾人死後魂歸阿步幹鮮卑山的信仰有關。”

吐穀渾擅育良種馬 讓蜀馬揚名海內外

在西晉吐穀渾族人從遼東一路遊牧到祁連山脈安家落戶的過程中,吐穀渾吸收羌等北方民族的養馬知識,養馬技術日漸成熟,並且有自己的“秘方”——據《北史·吐穀渾傳》記載,吐穀渾利用地理上的優勢,在冬天青海湖結冰時將一批本地雄馬放進小山上,用從波斯引進的母馬配種。兩個優良品種培育出的馬,長大後高大神俊,耐勞耐寒,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神駒——青海驄。

作為千裏馬的代言人,青海驄一度成為駿馬的代名詞。“昭陵六駿”的主人唐太宗就曾從吐穀渾俘獲良馬。而在元代畫家錢選所作的《楊貴妃上馬圖》中,楊貴妃騎的正是產自吐穀渾的青海驄。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