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國 曾讓蜀馬揚名 奠定茶馬貿易基礎(4)
2022-06-02 14:15:58華西都市報
除了青海驄,吐穀渾還擁有另外一種良馬——產自四川的“蜀馬”。《晉書·吐穀渾傳》記載:“地宜大麥,而多蔓菁,頗有菽粟。出蜀馬、氂牛。”唐李匡乂《資暇集》記載:“成都府出小駟,以其便於難路,號為蜀馬。”
在平原作戰需要仰仗青海驄這類草原馬,但在多山的南方,善於山地行走的蜀馬卻有草原馬不能取代的長處。四川盆地的養馬史不晚於商代。魏晉南北朝時有記載,“東吳嚐遣使至蜀求馬”,可見蜀馬在當時已名揚海內了。據東晉《華陽國誌》記載, 蜀馬以汶山郡、巴西郡及巴郡墊江所產著稱。汶山郡北部的羌人曾臣服於吐穀渾, 吐穀渾向北魏貢獻的“蜀馬”,便來源於此。
助力四川養馬業 奠定茶馬貿易基礎
曆史地理學家郭聲波研究發現,劉宋時期,成都已有西南地區最大的馬市,據《宋書·劉道濟傳》記載,遠方商人甚至帶著數百萬錢來成都采購馬匹。為了防止蜀馬大量流失,官府一度“限價限購”——“馬無善惡,限蜀錢二萬”。
唐宋時代,盆地因農地漸辟,草場縮小,養馬業有所衰退,但在峨江上遊、川西嘉絨地區及川西南地區,養馬業卻一直很興旺。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宋、元、明曆代發展茶馬貿易奠定了基礎。
據《新唐書·地理誌》記載,衡州貢“蜀馬”。衡州的“蜀馬”主要在涼山烏蠻地區大量養殖。而《太平寰宇記》卷七說:巂州陷於南詔之後,黎州保持著與川西南蕃部的貿易,蕃部蠻夷多用紅椒、鹽、馬之類換取茶、絹、布。這不僅讓蜀馬成為宋代茶馬貿易的搶手貨之一,更走出了一條享譽世界的茶馬古道。
吐穀渾汗國雖早已覆滅,就如慕容智躺在祁連山下的冰冷墓誌銘,但吐穀渾人還是給後代留下了他們的“國寶”痕跡。聲名遠播的中國現代三大名馬之一的“河曲馬”便有“吐穀渾馬”的基因。如今,它們彪悍而神俊地奔馳在草原上,傳遞著吐穀渾不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