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劉邦弱而勝,項羽強而敗,楚漢相爭兩個人的差距在哪兒?(4)

2022-10-28 17:28:29清風明月逍遙客

項羽則全然不同,他視自己為神物,視別人為草芥,他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擁有人才而不用,韓信、彭越、黥布、陳平等人本來都是他的部下,卻輕易地將這些人驅趕到對方去,成為置自己於死地的重要力量。亞父範增足智多謀、忠心耿耿,項羽對他非但言不聽計不用,而且因為陳平施展了一個拙劣的計策竟然上鉤,懷疑範增與漢有私而“稍奪之權”,致使範增最終對這位不可一世的霸王完全喪失了信心,至此項羽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對別人許多有益的意見,有的拒之於千裏之外,有的報之以殘酷的殺戮。例如,項羽欲從關中衣錦還鄉時,“韓信說項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不聽,韓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事實證明,韓生的意見是正確的,在意見未被采納的情況下,偷偷罵了一句,也是好心,並非惡意攻擊之詞,而項王聞之,竟然將他烹殺。

楚漢戰爭之際,不僅戰爭雙方的戰場犬牙交錯,而且敵我友的力量、鬥爭的形勢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撲朔迷離的狀態,因而瓦解敵軍、在敵對營壘中收攏人心,就顯得更加重要。

對於對方營壘中出現的叛徒,劉邦竭盡拉攏利用之能事,如對楚左尹項伯,“吾得兄事之”,“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使他死心塌地地利用其項羽季父的特殊身份為自己效力。鴻門宴上,他“常以身翼蔽沛公”,擋住了項莊刺向沛公的利劍;烹太公的高俎前麵,又是他以“雖殺之無益,祗益禍耳”的托辭救了劉邦父親的命。楚敗以後,項伯被劉邦封為射陽侯。這樣一來,背楚歸漢者不絕。

與此形成顯明的對照,項羽對劉邦營壘中出現的叛徒,非但不保護、不利用,而且將之置於死地。曹無傷曾向項羽暗中傳送了重要情報,但在鴻門宴上,劉邦剛剛說了幾句好話,愚蠢的項羽竟然將底細和盤托出:“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致使劉邦回到軍中第一件事就是“立誅殺曹無傷”。試想有曹無傷為鑒,即使有想叛漢者,又怎麼敢投奔項羽呢?

上一頁4/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