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淮軍與湘軍作為晚清重要的軍事集團,兩者有何區別?(2)

2022-10-14 14:04:56清風明月逍遙客

如左宗棠鄉試中舉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由幕友而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撚軍,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封二等恪靖侯,死後清廷追贈太傅, 諡號 "文襄",並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

因此,創立湘軍的根本目的不僅在於鎮壓太平天國,還要借此培育人才,轉移風氣,振興封建道統,這是一種政治的功利。

相比湘軍,李鴻章創建的淮軍,主要是一種現實的軍事功利目的。究其原因,一是為了救濟湘軍兵源逐漸枯竭的窘境,二是為了消滅撚軍。這兩個方麵的動機,均是出於軍事的考慮,而非政治。

同時,淮軍領袖李鴻章無論是政治視野和學術根基都遠不及曾國藩,所以實用主義心態十分強烈的。對於淮軍,李鴻章目的就是刻意培植自己的軍事勢力,借以實現“三千裏外欲封侯”的誌願。

淮軍與湘軍作為晚清重要的軍事集團,兩者有何區別?

將領與幕僚的差異

湘軍是曾國藩為實現培育人才、轉移風氣、振興道統的政治目標而建,因此湘軍有179名將領中書生104人,占總數的近60%,而純行伍出身的有75人,僅占約40%。湘軍將領後來成為封疆大吏的較多,官至督撫的近30人。而淮軍將領中做到督撫的除李鴻章兄弟之外,隻有4人,其餘大都在軍中任職。

淮軍中不是沒有才高誌遠之人,但李鴻章沒有向這些人提供賴以維係凝聚的精神力量,而是十分注重功名利祿、子女玉帛對將弁的刺激作用。這種用人標準,使得432名淮軍軍官中,有科舉功名的19人,僅占5%,,其餘均為武科、行伍、世職、軍功等。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