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對了開局卻輸了結局,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為什麼走向失敗?(2)
2022-10-14 09:53:23清風明月逍遙客
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後,隨即加入劉備集團,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傳》),從此開始了他從事政治、軍事鬥爭的一生。他輔助劉備,貫徹《隆中對》路線,取得許多重大的勝利,直至以益州為根據地,建立穩定的蜀國。但他始終沒有達到複興漢室、成就霸業的目的。
然而,三國中,蜀漢是最早滅亡的,所以,到底,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隆中對”出了什幺問題?
諸葛亮從27歲在隆中為劉備獻策,到47歲在成都寫出師表,二十年環境的變化也使諸葛亮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對他而言,建立蜀國,是為了一統天下,再求長治久安之道,而不是為了讓漢室江山破碎,諸王諸侯各行其是。為此,諸葛亮決定取道漢中,出師北伐,實現當年自己的謀劃。
但是,蜀漢內部出了問題,而且很嚴重!
第一個問題出現在帝二代——劉備的兒子劉禪身上。後主劉禪沒有繼承父誌的意圖。
第二個問題出現在諸葛亮身上。自古“關西出名將、關東出名相”,諸葛亮屬於出身關東的“相才”,雖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卻不是帶兵出征的將才,因為人才匱乏才不得自己親征北伐。
第三個問題出現在蜀人身上。成都平原沃野千裏,物產富饒,但蜀國人並不好戰,“以和止戰”聲音長期占據主流。在這種情形下,諸葛亮想要鼓舞蜀國內的“益州集團”,全力取得關中,自然不易。在蜀人看來,“投降曹魏”也是不錯的選項,諸葛亮的北伐不得人心不如趁早和魏國談和,免得為了戰爭而生靈塗炭,勞民傷財。
就這樣,劉禪投降後,被送到洛陽,受封為安樂公候。據說,有一次在宴會中,聽到蜀樂,許多舊蜀大臣都忍不住流淚,但曾經做過帝位的劉禪被問到想念蜀國嗎?他卻回答自己在此“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