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九省通衢”的武漢,為何沒有朝代在此定都(3)

2022-09-08 12:06:36曆史大學堂

武漢處於“樹大招風”的交通要地,在戰爭時期極易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攻擊。

作為交通樞紐的武漢有“九省通衢”的美譽,從武漢出發最多跨越兩個省份就能到全國任意一個省份,其“天下之腰”的讚譽確實名不虛傳。但在和平年代是交通樞紐,在戰亂年代,可也同時自動轉化為“兵家必爭之地”了。比如三國時期,武漢所在的荊州地區就是一個各方勢力犬牙交錯爭戰不休之地,曹操、劉備、孫權在此各據一方,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看做是“三國時代”的縮影。

而抗戰時期的武漢會戰,國民黨軍隊最終敗於日軍的地理角度的因素,就在於武漢處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麵對著日軍東、南、北三方麵圍攻,從“地利”角度上來說就處於絕對的劣勢。

對於古代帝王來說,這樣一個“樹大招風”的兵家必爭之地,安全根本無法得到保障,更不要說定都久居了。

上圖_ 洋務運動 湖北織布局

上圖_ 洋務運動 湖北織布局

盡管由於種種原因,武漢基本上和定都失之交臂,但後來居上的武漢卻屢屢敢為天下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清朝末期,武漢就成為洋務運動的先驅城市之一,並建立了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湖北槍炮廠(大名鼎鼎的漢陽兵工廠前身)等一批中國早期的近代化企業,奠定了一定的工業基礎。

特別是在1949年之後,武漢更是屢屢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排頭兵,1957年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成為中國第一座跨江大橋,毛主席也潑墨揮毫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邁詩句;1958年,新中國第一爐鐵水在武鋼產出,開創了鋼鐵工業的新起點。而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武漢漢正街更是成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第一街”,甚至有“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的美譽,成為了改革的風向標。

尤其是2020年,武漢英勇頑強的取得了抗擊新冠疫情的勝利,再次寫下了“英雄城市”的光榮篇章。

作者:楊上柳下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饒勝文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