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消亡史(3)
但實際上,這封信的內容,除了第一句之外,後麵幾乎沒有再出現過說山濤不是的字句了。信件的內容,看起來更像是嵇康與山濤的訣別。
其中一句:“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嵇康這是借絕交之名,諷刺成湯、周武王得位不正,言外罵的是司馬氏集團倡導的虛偽禮法。正如後來魯迅先生所說:“湯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輔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堯舜,而堯舜是禪讓天下的。嵇康都說不好,那麼,教司馬氏篡位的時候,怎麼辦才是好呢?”
因此,與其說,《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對山濤的態度,倒不如說這是給司馬氏集團下的最後通牒——老子我就是看不上你的官職,找誰當說客都沒用。
而嵇康的選擇,最終也注定了他將以一死來全竹林名士之節。
當時,嵇康有個好友叫呂安,呂安的妻子徐氏遭其哥哥呂巽迷奸,嵇康曾勸呂安家醜不可外揚。不曾想,內心不安的呂巽惡人先告狀,以呂安毆打母親為由,告其不孝,使呂安流放外地。呂安求助於嵇康,嵇康憤然挺身而出,為朋友辯護。
而先前被其無意間羞辱過的鍾會,終於抓住了機會向當權的司馬昭進言,說嵇康明目張膽反湯、武,薄周、孔,說明人家跟咱不是一條心,留著也是禍害,幹脆一並端了。
想起嵇康,司馬昭心裏多半應該也是讚成鍾會的。畢竟嵇康是當時的名士,其作用與當年的孔融是一樣的。留著,等同坐實了自己篡位者的身份。
於是,此刻,嵇康非死不可。
嵇康下獄後,自知命不久矣,便自行著手安排後事。嵇康有一對尚未成年的兒女,為了孩子的未來,便找來了曾經正式書麵絕交的山濤,並對兒子嵇紹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可見即便到了最後,撇開政見因素,嵇康和山濤二人仍是知己。
景元四年(263年),在呂安案塵埃落定後,嵇康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臨刑之日,洛陽城內三千太學生集體上疏請願,懇求權臣司馬昭赦免嵇康,並讓其到太學當中負責教學事務。不過,見其民間影響力甚廣,司馬昭更堅信嵇康必須死。
臨刑前,眼見時間還早,嵇康向其兄要來一把古琴,在世人麵前彈起了《廣陵散》,最後一次展現竹林名士該有的風度。錚錚琴聲,幽幽曲調,鋪天蓋地,無不令在場諸人動容。
一曲終了,嵇康仰天長歎,說:“《廣陵散》今絕矣!”
隨後,從容就戮,時年僅40歲。
世人皆道,嵇康之死完全是因其不忠於司馬氏所導致的。然而在嵇康臨死前留下的一份《家誡》中,卻又告知兒子嵇紹要遵從禮教,做一個忠君愛國之人。
或許,在嵇康心裏,他並不是反對司馬氏代曹魏坐天下,而是想要從一而終。
因此不難理解,嵇康讓自己兒子嵇紹忠於司馬氏,其實也隻是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遺誌,從一而終,好好輔佐明君,治理天下。
嵇康死後,魂歸故裏,竹林之風,不複存在。
▲張大千畫作《竹林七賢》。
曾經的竹林名士,嵇康的好友阮籍,在目睹了好友的慘狀後,決定為司馬昭書寫《勸進表》,助其奪位。但本意並不想卷入政治鬥爭的阮籍,做了這件讓自己討厭自己的事情後,也鬱悶不已,不久即隨嵇康之後離開人世。
而山濤,則繼續在司馬氏掌控的朝堂中,平步青雲。對於好友臨終所托,他沒有顧及前嫌,悉心教導,嵇紹在他的教導下,成了後世文天祥筆下“嵇侍中血”的原型人物。
至於阮鹹、王戎、劉伶等,嵇康不在了,竹林之遊也就散了。阮鹹、王戎步山濤之路,入朝為官,而劉伶除了喝酒,啥也不能了。王戎見其可憐,將其招到自己手下當參軍。但不久之後,劉伶還是辭官回家了。
這些人當中,唯有當年給嵇康拉風箱的向秀最受打擊。在嵇康遇害前,他始終居於廟堂之外。而嵇康死後,他也逐漸大徹大悟,出山為官,以圖避禍。
在前往洛陽麵見新君主司馬炎的時候,向秀特意繞道嵇康故居。想起昔日與好友遊宴竹林的美好時光,向秀悲從中來,含淚提筆寫下《思舊賦》: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托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竹林已經消亡,淨土不複存在。
參考資料:
[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2000年
[晉]阮籍:《阮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07年
曹旭:《竹林七賢》,中華書局,2009年
黃海豔:《從<世說新語>管窺魏晉名士的群體人格》,《傳播力研究》,2019年第31期
王鑫:《從<與山巨源絕交書>看嵇康與山濤的關係》,《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