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舊日京城的“勤行”手藝:廚子李家的故事(2)

2022-08-22 16:08:43新京報

我三姥爺,那是北京城裏比不了的人,小老頭,我沒見過,敵偽時期以前就死了,那三姥爺的手藝!我大姥爺也是廚子,我二姥爺也是廚子,我老姥爺(老,北京話指最小的,即五姥爺)也是廚子,哥兒五個都是廚子,廚子李家嘛,一家全是廚子,數三姥爺手藝好。我三姥爺進過皇宮,見過溥儀呢還,過去那腰牌開始是四方的,上邊還纏著一個火龍,西直門不是有城門麼,一開城門你才能進去呢,早晨起來,做飯得早啊,四點鍾就得走啊,誰給你開城門哪,就拿這個,一舉,吊橋就撂下來了,西直門過去有吊橋啊,吊橋吊下來,城門開開他進去,然後再關上。後來換成圓的,上邊也燙著金字,金字的一條龍,火龍,腰牌嘛。

定:他就每天早晨到皇宮做飯去?

張:不知道,沒說過,就說做過飯,給溥儀做過。溥儀吃完以後問這是誰做的,說是西直門姓李的廚子做的。他從來不說皇上不好,現在一說就是廚子飯做得不好讓皇上給殺了,他說沒那麼一說。

定:您那三姥爺手藝那麼好跟哪兒學的?

張:不知道。

定:他帶徒弟嗎?

張:沒有。五個姥爺都沒聽說過有徒弟,反正現在李門沒有一個幹廚師的,沒有。像我大叔伯哥哥他們都沒學,我大叔伯哥哥學的油匠,就是油漆工。那也是手藝活兒。你想慈禧修圓明園(應為頤和園——訪談者注)的時候,就那長廊,您看長廊上那畫兒,沒有一幅重樣的。現在什麼樣我就不知道了。油工的話兒呢,就是給人(把畫兒)勾出來,什麼樣的使什麼彩。我大表哥早就去世了。那個活兒現在的人繼承不了了,失傳了。現在不能拆,一拆就瞎菜,拆了就蓋不起來。

我認識一個搞古建的老頭,現在死了啊,住在西(直門)外,姓杜,叫杜長甫,人家是搞古建的,科班出身,故宮古建隊原來不叫故宮古建隊,它歸誰管呢,它歸北京市文化局管,後來成立的古建隊,他講話,咱們現在弄的東西,都不對,最簡單的一個,老宅子,魯迅博物館,在阜成門裏。老宅子不是前出廊後出廈麼,前出頭的廊子拆了以後,應該是十三根出頭吧,來了一幫人,又畫圖,又照相,弄完了一看,十三根裏頭就一根是對的,對的這一根就是他弄的,他也沒畫圖這個那個的。他到那兒轉一個彎兒,就知道是怎麼弄的,他說我怎麼弄你們別管,你們弄你們的,我弄我的,他就弄了一根,弄完了一檢查,有懂行的呀。就那一根是對的。人家一看這活兒,就知道是他弄的:這是杜長甫的。他師弟就不成,就幹不過他,就那十三陵,有一個起脊的亭子,弄不上了,把他弄去了,他一看就知道,你那樣不對,所以插不上,那都不能見釘子,插活兒啊。

定:三個姥爺該有一大堆孩子吧?其他的兒子呢?我是說跟您父親一輩兒的。

張:啊,底下這夥人沒有一個接(大廚)的。有學木匠的,有學瓦匠的。別的都是農民啊,過去趕大車,到西直門拉腳去,過去西直門不是貨場嘛。貨場就是日本時期的火車站,現在叫北站嘛。扛包去,幹那個去啦。

勤行就是勤謹的勤

定:您爺爺祖上的事呢?

張:我不清楚。我爺爺不知道是幹嗎的。因為我們老頭(指父親)在世的時候啊,從來不講起家世,我們老頭活著的時候沒有講過家世。爺爺那輩兒怎麼回事,奶奶幹什麼的,爺爺那輩兒哥兒幾個,哎,怎麼著,他全沒說過。

據我聽說的話,我們老頭因為不是這個家的人。我們老頭本身家裏沒有人呀,是這家人抱養的。所以從不講他過去的身世。他也不管,不管家裏的事情。他挺有心計的一個人。嘿,我們老頭年輕時長得漂亮,一米八的個兒。

定:(問張樹林)你見過他父親嗎?

張樹林:見過啊,大高個兒,那老頭,那腰板直著哩,精神著哩。(一九)八幾年才去世。

張:我父親去世八十五,我母親去世九十三。要是前20年,我們老太太活著,您要見著我母親跟您說,您知道的就多了,一目了然了就。老太太明白著呢,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父親)後來就說學了一份手藝,就是廚子。

定:您父親的手藝是您三姥爺給他找的師傅是嗎?

張:對。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三姥爺教的。

定:您父親是您三姥爺的侄女婿,怎麼他倒跟著學了?倒沒傳兒子?

張:因為我爸爸那時候什麼活兒沒有哇,什麼也不會幹,什麼也沒的幹,成天玩兒。據說是我爺爺有錢啊,玩兒,結了婚還是玩兒。什刹海釣魚去,我都見過,那時候的小魚葫蘆小魚罐兒,什麼魚簽子魚墜子的一堆,整天就玩兒。我們老頭就會玩。有我大哥了還玩兒。後來我二姥爺說這怎麼弄啊這個,說老這麼玩兒也不是個事啊,你玩到幾兒算一站呢,一家子啊。得了,學個手藝吧。就這麼著我三姥爺給找了張本。

定:可您三姥爺不是他親叔呀?

張:是呀,那他也得管啊。

定:您父親讀過書嗎?

張:我父親哩哩啦啦說,私塾讀過四年呢,不正經上,讀過四年。小毛筆字兒正經寫得不錯呢,反正我們寫不了。

定:因為您母親是獨生女兒所以寵著,就把您父親招贅了?

張:沒有(招贅),我父親他們還是自己單過。我們家沒房啊,我們家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跟北京城這四九城都住遍了,東四西四前門啊,全住過。大柵欄怎麼回事兒,東四牌樓怎麼回事,西四牌樓怎麼回事,都在那兒住過,他都能說,那會兒不都有牌樓嘛。最後搬來搬去沒地兒可搬,還是回來吧,家住吧。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那會兒不都講認師傅嗎,我父親是西直門外娘娘廟胡同張本的徒弟,我師爺叫張本,是我三姥爺給他找的呢,就因為他手藝特別好,技術特別好。敵偽時期在北京城裏,四九城裏是叫得響的一個廚子,活兒好。我父親是他關門的徒弟,因為我師爺年歲大了,掛刀了,人家不幹了,收徒弟得請客呀,得請他吃飯,他沒讓我父親請客,說我收了你,你是我徒弟就完了。沒讓他磕頭,沒帶他出去過。所以我們老頭也不收徒弟,他一個徒弟沒有。

我父親手藝不錯。在他們勤行裏頭,問那張明武,老人兒,誰都知道這麼個人。勤行就是勤謹的勤,勞動麼。我告訴你,說慈禧太後吃的東西,我們老頭絕對會做,而且慈禧太後絕對吃過他家的東西。

有紅白喜事的時候給人打棚

定:您這話有根據嗎?

張:我三姥爺會做啊,我三姥爺教他的呀。咱們過去那會兒都是宮菜,宮廷那一塊,皇上吃的,什麼山東菜啦,廣東菜啦,四川菜啦,這都是捎帶腳兒的事。

定:他在哪兒做廚子?

張:敵偽時期哪兒有單位呀,不就是打棚嘛,到處給人打棚。你知道什麼叫打棚嗎?

定:知道,就是到處給人做飯,有紅白喜事的時候。

張:過去不是得搭棚麼,搭那大席棚。過去那大鐵漏勺,那漏勺我都見過,那一套的家夥。

定:他自己帶家夥?

張:都得自己一個包夾著啊,一把切菜刀,一把羊臉子刀,一把小刀。羊臉子是斜的,剔羊肉使的,小刀就是切菜什麼的,切作料使的。一把切菜刀,都是日本刀。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鐵勺子,一個笊籬,把兒都長,那都是棗木把兒的,棗木把兒硬,耐燒啊,扛火啊,拿布一卷,一係,這麼一夾,夾個包袱。平常在家擱著,但是家裏人不能使,那會兒就那樣。

定:過去不也有些有名的大飯店嗎?那裏的廚子好還是他們這跑大棚的廚子好,還是說都有好的?

張:都有好的,這就是看你的天知,不一定。

定:他幹嗎不在大飯店裏做?

張:這就跟練武似的。人家不露。

定:那為什麼不自己開一個店呢?為什麼到處散著給人家做?

張:那時候哪兒有自己開店的?開不起呀。你沒處鬧資金去,哪兒鬧那麼大資金去?

(我父親)解放以後入到學院裏頭,開始的時候入的電力學校,1958年的時候轉到電影學院,食堂。我們老頭紅白案兒都能拿下來。1958年以後咱們國家不就有留學生了嘛,什麼坦桑尼亞讚比亞啊,這些黑哥們兒全來了,就給他們做飯,給他們做飯呢就出去學了一部分西餐,所以老頭手藝比較全麵。

反正我知道我們老頭手藝不錯,因為他跟我說過一件事。東城區在敵偽時期有個稅務局,最後一任總監是個老太太,給孫子辦滿月。他到那兒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就預備了4片豬,等於是兩個豬啊,不是4片嘛,說就吃這個,人家老太太會吃,說今兒您來了,您給我們試一刀。試什麼?說試最簡單的,獅子頭、木樨肉,人家的家常便飯。我們老爺子明白了,說這個,您不是要吃這108件嗎,您給我多少斤小米啊?說80斤小米。不做。老太太說那你要多少斤小米啊?三百二。老太太說三百二,五百四你今天都得給我做出來。

說行,做吧。我們老頭講話,說做了一天一宿都沒合眼——那得有幫手,一個人可玩兒不轉——4片豬都得剁成肉餡兒,肥瘦都得搭配好了,什麼樣的丸子肥肉多一點,都得給人使上啊,你不能給人剩一堆肉啊。什麼樣的丸子過油到七成,什麼樣的丸子過油到五成,到六成,有的三成熟就得起灶,過油的成色都不一樣。過油成色要是一樣,完了,那人家就不幹了,瞎了。你講吧,這丸子熬白菜,丸子熬粉條,人家這叫雜合菜,不叫丸子。什麼叫丸子呀?四喜丸子、南煎丸子、八寶丸子,這才叫丸子呢,108道,給你擺齊了。108種啊,盤的碗的,小砂鍋的,一張八仙桌都擺不下。

電視劇《廚子當官》(2005)劇照。

電視劇《廚子當官》(2005)劇照。

我見過他一張菜單子,十二道菜,這十二道菜什麼都沒有,就是白菜,沒有白菜熬粉條啦白菜燉豆腐啦,沒有。翡翠白菜、燕窩白菜、魚翅白菜,淨這個。他最拿手一道菜,一隻板鴨,拿回來骨頭全剔幹淨了,這鴨子裏頭沒骨頭,鴨子裏頭36道菜,一道菜是一個味兒。他淨是絕活兒。

1958年北京市各大專院校大比武,那麼多師傅,你想1958年的時候都是解放以前過來的多啊,好多老師傅。他是頭等獎,獎勵他30塊錢,(19)58年的時候30塊錢,頭等獎啊。我們老頭回來講,就沒讓我們老頭摸刀。

鯉魚必須得一麵抓炒一麵糟溜,

頭尾做湯,這才叫菜

定:什麼叫沒讓他摸刀?

張:就是說沒讓他(動手)做。因為你讓他摸刀的話,他做出來的你懂嗎?你不懂。拿出一張菜譜來,沒人玩得轉,沒人做過這一道菜,他做出來是好是壞誰知道啊。我遞給您了,他如果不會做他能遞給您嗎?他必然得會做啊。配什麼料下什麼東西。過去那侍候人家,你說東城區那老太太,你沒做過人家都吃過了,你做那合適不合適人家知道啊,那不是要手藝的地方麼,那才叫要手藝哪。

我跑業務的時候,人家請客,在豐澤園飯莊,比現在晚,十月份了。給我上了一道什麼菜呢,茭白口條,我爸說這是一道菜,不過這月份不合適,呀!說這個月份呀,茭白屬於細菜,跟口條不合適,下次你再請客的時候別給人弄這個,讓人瞧著寒磣。這個月份應該吃什麼呀?應該吃茭白蟹肉,上這道菜跟月份就合適了,什麼月份得吃什麼東西,你不能胡吃,胡吃那不叫吃飯,那叫填飽肚子。你比如上飯館,說給我來道紅燒鯉魚吧,那叫家常便飯,不叫菜。鯉魚必須得一麵抓炒一麵糟溜,頭尾做湯,這才叫菜。

他在電影學院啊,在那兒給那學生做飯,就他一個人兒呀,連采買帶做,就他一個人兒。他們那學院不是有時候拍外景什麼的麼,(一九)六幾年的時候甭說咱們家,就是單位都沒有冰箱對不對?夏天買的豬肉,一到晚上就該有味兒了,他那豬肉擱三天五天、擱一個禮拜不帶出味兒的,他就有主意。他跟清華那兒的人借了十斤肉,當時清華有個姓孫的老師傅,也就40歲吧,他說師傅您借給我點肉吧,我來不及了,人家拿秤給他約了十斤肉。等我父親買肉回來,他得還給人家啊,還的時候,他給人叫過來了,最拐彎兒的,皮皮囊囊的那個不能還給人家,說還給人家寒磣,他把好肉放在那兒,他不言語,一刀,我們老頭子他損就損在這兒。那老孫約那肉:“您真好手藝,十斤一兩。”這就是我們老爺子。

我們老頭切菜從來沒有說使墩子、使案板,沒那一說。我們家原來有一八仙桌,多少年我們那八仙桌就連吃飯帶切菜。您要說燒那蓑衣蘿卜,您得切出花兒來吧,這刀切不到家,這蘿卜拉不開,切大發了,它斷了,這桌子上玩一印兒,是不是這道理呀?人家就在八仙桌上切,切完了往盤裏一擱,然後拿油一汆,齊了。八仙桌還那樣兒,連找個刀印都難,甭想。

那時候我們家有個小筐,都是我們老頭自個兒做的,什麼自己灌的小肚啊,灌的腸啊,就這些,放到筐裏,掛到窗戶外頭,平時都不吃,到三十晚上都回來了,老頭把筐拿下來了,說了,就現在這東西,咱們使的作料什麼的,都不到位,就是說那味兒都不對。

定:那什麼樣才算到位啊?

張:花椒也好大料也好,都得長成了。就說醬那肉,現在擱點薑擱點蔥什麼就完了,這不叫醬肉,醬肉就必須作料得全,好幾十味呀,那才叫醬肉呢。他做了一次蜜炙雞。

定:什麼叫蜜炙雞?

張:他不告訴你,說不清楚,就說做了一次蜜炙雞,1962年時候在食堂就賣一塊錢一個,您別忘了1962年時候的菜二分錢一個三分錢一個啊,他賣一塊錢一個。院長就急了,說您這是怎麼回事張師傅啊?他說一塊錢一個我還賠錢呢,您要吃我就賣您一個,您想吃第二個,沒有。我們老頭就這樣,甭管你院長也好誰來了也好,今兒賣這菜,誰來了趕上了,一個,再想吃,不賣給你,甭管你院長不院長,你吃完了。

我那時候有個本家大爺,不是親大爺,辦白事的時候,吃了他一個燒茄子,吃了一個又要一個,吃了一個又要一個,他連吃了仨。我大媽就說了那話了,說這也就是你兄弟,讓你點去,要換一個你得給人多少錢啊?

從他活著我記事到他死,他就給我們家做過一道菜,從來就沒做過。當然除了燜點米飯熬個白菜,家常便飯那不叫菜。就那年的春節,半斤肉餡兒一個丸子,我們家那時候一共17口人,買了8斤半肉餡兒,一人一個,對號入座,誰不吃管不著,就做過這麼一次。

定:合著您就吃過您父親做的這一個丸子?

張:甭說我,就我們家人全算上,有一個算一個,就這一次,第二次沒有了。

定:特別好吃是嗎?

張:那是呀。一個碎的沒有啊,沒說肉餡兒拿澱粉的,沒這麼一說,不用,沒有碎的。上午10點鍾開始做,下午4點鍾才做完。那時候咱們不都使那煤球爐子嗎?倆火爐子,倆火爐子做這一個丸子,原來我們家有一個老式的鍋,厚底兒的。下午4點鍾才從火上端下來。拿勺盛起來給您擱到這碗裏頭。要問怎麼做的,說就這麼吃吧,吃。

就說這吃打鹵麵吧,講究斑鳩打鹵啊,黃花木耳鹿角菜、蘑菇,就擱點雞蛋西紅柿那好吃不了。

定:吃打鹵麵還擱什麼鳥和麻雀?

張:一直到幾月份,那錯不了的啊。明兒您上自由市場,買那飛著的鴿子,十塊錢一個麼,您就買一個,不要那肉鴿,買一隻就夠用的,回來把那皮一扒,毛就全下去了,然後您給它擱到鍋裏稍微緊一下,剁成小塊小塊的,煮熟了然後再開始放湯,您再把蘑菇這個那個全擱到裏頭,打出那鹵來您再吃,那味兒一樣嗎?不信您去買一隻試試。

我們老頭要是拿個盆發上麵,過去用堿,一瞧這麵發起來多大,一瞧這麵多少,沏多少堿,擱上就合適。說沏完了剩點,說沏完了堿大了,沒那麼一說。現在有那發酵粉了,我們家也使那發酵粉了,過去也使堿,你問我媳婦去,我從來不看堿大堿小,看這麵發多大,發到什麼程度,把堿沏進去這麼一倒擱進去,擱進去就好使。這就是我們老頭告訴我的。

定:您母親是不是也跟著學會做飯?

張:我母親從來不出門,純屬家庭婦女。家裏飯,貼餅子的時候居多。我們老頭回家趕上什麼就吃什麼唄。他也從來不下廚做飯。回家就睡覺。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