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羅晴秋:以全球視野推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程(3)

2022-08-18 15:06:34鳳凰網國學

我國一些發達地區的城市,已經著手未來社會領域的建設性探索,正係統地開展社會建設創新試點。比如杭州市的未來社區營建實踐,成都市的以公園城市為理念的未來城市實踐,兩者都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的手段落實在城鄉空間;成都有個叫太古裏的商業項目,在城市核心區規劃設計了體量很大的低密度傳統建築及其街區,這個項目極好地將文化與商業進行了統籌,實現了共生發展,不論是客群的文化體驗感、還是商家的坪效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廣泛興起的地方創生、社區營造、社會5.0等,都高度重視基於文化傳統的綜合營造,以破解人和城市的對抗、解決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共生共性共情。

即便是完成了現代化進程的日本,出現了低欲望、低出生率、高老齡化的社會問題,城鄉之間出現大量存量空置資產,有的地方已經高度空心化了,即便是一些文化載體,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親近;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印度,則並沒有出現一般意義上的人口紅利——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工作,缺乏進取的動力及活力,追求“佛係”狀態。

近來日益興起的“元宇宙”熱潮,更是將“去中心化”、“虛擬世界”“VR生活”作為科技時尚在追捧。我是比較早期的做數字化轉型研究和實踐的,深感資本層麵催化的這股熱潮可能帶來的係列文化問題、社會問題、治理問題。今年年初,我迫不及待地寫了一個係列的專文,與業界討論地球信息化進入高級階段的係統架構。這是一個巨係統工程,絕非戴個頭套看世界、交易個數字資產那麼簡單。不少人在製造並消費“元宇宙”概念,一些討論已經不是科學範疇,這是值得警惕的。不論是什麼樣的數字化,人始終是萬物互聯的依存主體,如果脫離以人為本,就會失去人文價值屬性,就不隻是“去中心化”問題,而是“去文化”問題。

上一頁3/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