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鄱陽湖之戰上的“火”與“炮”:中國最早的炮艦對攻(3)

2022-08-05 15:21:45國家人文曆史

洪武五年(1372)製大碗口銃,現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元末明初的群雄戰爭中,大碗口銃已被用於水上作戰,尤其在鄱陽湖之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洪武五年(1372)製大碗口銃,現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元末明初的群雄戰爭中,大碗口銃已被用於水上作戰,尤其在鄱陽湖之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然這個觀點是有爭議的,最關鍵的一點在於,炮艦最主要的裝備是火炮,而朱元璋戰船所用的這種碗口銃,是否能歸為火炮之列?這個問題恐怕也難以定論,畢竟在當時,槍與炮沒有明顯的界線劃分,火器無論口徑大小,皆以“火銃”稱之。

火銃,是一種射擊型管狀火器,有時又稱“火筒”。據史料記載,燃燒、爆炸性的簡單火器,大約在唐代後期,已運用於軍事作戰。自南宋中期至元代,火器多次被投入戰爭,形似小型火炮的火銃也應運而生。目前為止,中國乃至全世界公認的最早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出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元上都遺址,誕生時間是元大德二年(1298)。

朱元璋部隊在鄱陽湖水戰中使用的所謂碗口銃,顧名思義,是炮口似碗口的一類火銃。它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由於沒有瞄準具,命中率無法與後來出現的火器相比。但在元末明初,碗口銃卻是水軍克敵製勝的利器。陳友諒死後,朱元璋以迅雷之勢蕩平群雄,最終於1368年稱帝,建元洪武,締造了大明王朝。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就珍藏著一件鑄造於洪武五年(1372)的銅製大碗口銃,口徑110毫米,全長36.5厘米,重15.75千克。由銃上銘文“水軍左衛,進字四十二號”可知,此物曾被用於水上作戰。按明代官修法典《明會典》給出的數據,弘治(1488—1505)以前,明政府軍器局每三年要生產這種大碗口銃3000門。

上一頁3/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