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海南島在西漢後期,為何會脫離中原王朝,成為無主之地(3)

2022-08-02 15:36:37曆史大學堂

他向漢元帝上奏《棄珠崖議》,把秦始皇的所作所為痛斥了一番:“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導致 “天下潰畔,禍卒在於二世之末,長城之歌,至今未絕”。而本朝的漢文帝能夠做到偃武修文,輕徭薄賦,生活節儉,愛惜民力,並且達到執法嚴明、政治廉潔的效果,可謂是非常賢明。漢武帝則是好大喜功,開疆拓土,往北將匈奴人驅趕到漠北,往南消滅南越、閩越等國設置郡縣,往東並吞衛氏朝鮮,好不威風。結果怎麼樣呢?天下“寇賊並起”,“斷獄萬數,民賦數百”,野心之輩紛紛上場,文景之治的積蓄被揮霍一空。

賈捐之又從當下的實際出發,指出武帝晚年就已經國庫虛耗,民財匱盡,經濟實力大幅下滑。到了漢元帝登基的時候,關東地區發生大饑荒,百姓流離失所。如果這時候選擇遠征海南,不但需要耗費錢糧無數,而且海南當地毒蟲蛇蠍太多,屬於瘴癘之鄉,將士們在當地不是累死就是病死,非戰鬥減員嚴重。最近這次鎮壓叛亂的過程中,朝廷花費了三億錢和萬餘兵將的代價,依然沒有完全平息事態,而花費這麼多的代價就為了得到一塊不毛之地和上麵未開化的蠻族,實在是不值得啊。又不隻是海南島上才有犀牛角等寶物,上麵的居民也隻打魚鱉,用處真的不大,放棄它並不可惜。而且漢民和那些駱越部族的矛盾也難以處理。賈捐之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建議朝廷放棄海南島。

上圖_ 賈捐之(?—前43)字君房,西漢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上圖_ 賈捐之(?—前43)字君房,西漢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丞相於定國聽了賈捐之的意見後也表示讚同,認為再如今關東大饑荒的情況下,不宜繼續維持對海南的統治。漢元帝本就喜歡和儒生待在一起,如今聽了賈捐之的一番“高論”,自然覺得很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意見,下詔放棄珠崖郡的建置。

賈捐之作為儒生代表,其出發點自然是站在愛惜民力、宣揚教化,反對窮兵黷武、征伐四方上的,考慮的也確實是當時西漢麵臨的現實情況。但是他一方麵指責秦皇漢武搞的那些大工程勞民傷財,卻沒有看到他們為華夏擴展了巨大的戰略空間。另一方麵他不思考怎麼好好治理海南島,安定島上人心,一味覺得島上的部族都是化外之民,“人如禽獸”,不把他們真正當成華夏子民進行管理,從而主張放棄祖宗打下的領土,其眼光實在不長遠。嶺南古史研究專家胡守為先生對撤銷珠崖郡的行為就有所批評,認為西漢統治者完全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安撫民眾,妥善處理海南問題,而不是一昧地武力鎮壓。西漢統治者沒有這麼做,其曆史局限性不言自明。

上圖_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 標注處為合浦位置所在

上圖_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 標注處為合浦位置所在

到了東漢初年,漢伏波將軍馬援南下平定兩廣和交趾地區,但是新設置的合浦郡僅在名義上包括海南島,實際上並未在島上設置行政機構進行管理。三國時期,孫權派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率兵三萬試圖占領海南島。結果陸遜給孫權的報告與賈捐之如出一轍:“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以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將軍全琮也不看好這次行動。見眾人反對,孫權便命令軍隊撤出海南島,海南又變成了一塊無主之地。

西漢朝廷放棄海南的行政建製,和後來明朝放棄在安南設置郡縣的做法有相通之處,都主要是因為派駐的地方官員橫征暴斂、不恤百姓而激起當地人民對朝廷的不滿和反抗。如果朝廷在征服當地的開始之時就能體恤民力,愛惜百姓,積極推動農業生產和風俗教化,那麼成功消化和治理當地完全是可能的事情。可惜朝廷對海南真正用心的治理,還要等到幾百年之後的隋唐時期了。

作者:鐵騎如風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2]周振鶴、李曉傑、張莉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

[3]何海龍 《邊緣之拓治——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開發》

[4]楊東晨 《論先秦至秦漢時期嶺南的民族及其經濟》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