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歐陽予倩人生中的最後十三年與張自忠路5號(3)

2022-08-02 14:42:00新京報

劇本修訂後,由關肅霜飾杜宜春、高一帆飾崔護,並成為中國京劇院經常上演的劇目之一。為了做好這次的訪日準備,歐陽予倩不顧身體上的傷病,在家中坐在輪椅上為京劇團認真排演。後來周總理審查了劇目,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誇獎,認為很適合出國演出。

在歐陽予倩的主持下,

新中國第一個舞蹈團宣告成立

1955年,中央戲劇學院開始演出歐陽予倩的話劇《桃花扇》。《桃花扇》是清初戲劇作家孔尚任經十餘年苦心創作,三易其稿寫出的一部傳奇劇本,曆來受到讀者的好評。歐陽予倩對《桃花扇》情有獨鍾,曾分別在話劇、京劇、電影等領域涉獵過這一題材。

此次由中央戲劇學院演出的話劇《桃花扇》是歐陽予倩在1947年寫成的。1955年,學院聘請了幾位蘇聯專家辦導演學習班、表演訓練班和師資進修班。導演訓練班決定由蘇聯戲劇專家普·烏·列斯裏擔任執導,為此,歐陽予倩對劇本進行了再度創作。排演時,列斯裏讓侯朝宗雙手抱起他昏倒的愛人李香君在舞台上轉一圈,歐陽予倩不同意這樣的處理,認為不符合中國古代的習慣。經過耐心的說服,列斯裏接受了歐陽予倩的意見。

歐陽予倩京劇《桃花扇》封麵。(《北京紅色文化的文學探尋》內頁插圖)

歐陽予倩京劇《桃花扇》封麵。(《北京紅色文化的文學探尋》內頁插圖)

1956年1月27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訓練班演出《桃花扇》。同年12月,歐陽予倩又親自為中央戲劇學院實驗話劇院安排演出《桃花扇》。此時,中央戲劇學院已將《桃花扇》作為了自己的保留劇目。

不久之後的1958年4月,京劇《桃花扇》由中國京劇院排演,鄭亦秋擔任導演,杜近芳(飾李香君)、葉盛蘭(飾侯朝宗)、李世霖(飾楊文驄)、蘇維明(飾阮大铖)、侯玉蘭(飾李貞麗)、孫盛武(飾柳敬亭)、駱洪年(飾蘇昆生)等聯合主演。

1957年,歐陽予倩與田漢、夏衍等人發起成立《中國話劇運動五十年史料集》編委會。1958年,歐陽予倩主持籌建中國藝術科學院。此時的他雖然身兼數職,還疾病纏身,但仍筆耕不輟。在張自忠路5號的書房裏,他重寫了《自我演戲以來》,撰寫了《回憶春柳》《談文明戲》《我怎樣學會了演京戲》《電影半路出家記》《後台人語》《一得餘抄》《唐代舞蹈》等。

歐陽予倩不僅在戲劇、電影等藝術門類中建樹頗多,同時也為中國舞蹈事業和中國舞蹈史學的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他作為戲曲表演藝術家,熟知傳統舞蹈的各種表達方式,善於運用身段和表情來刻畫劇中人物,並有著極好的舞蹈感悟力和藝術感染力。

1957年除夕,歐陽予倩為《文字改革》月刊題字。(《北京紅色文化的文學探尋》內頁插圖)

1957年除夕,歐陽予倩為《文字改革》月刊題字。(《北京紅色文化的文學探尋》內頁插圖)

新中國成立後,歐陽予倩對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給予了直接的指導;同時,在中國舞蹈史學研究領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國舞蹈史學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新中國成立伊始,為了祝賀世界和平大會的召開,歐陽予倩編劇並組織排演了由戴愛蓮主演的芭蕾舞劇《和平鴿》。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芭蕾舞表演。此後不久,也是在歐陽予倩的主持下,新中國第一個舞蹈團——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中國國家歌舞團前身)宣告成立,由戴愛蓮任團長。後來,他又在中央戲劇學院先後主持開辦了由吳曉邦任教的“舞蹈運動幹部訓練班”(舞運班)和由朝鮮舞蹈家崔承喜任教的“舞蹈研究班”(舞研班)。這兩個班為全國舞蹈藝術團體培養出新中國的第一批舞蹈人才,許多成員後來都成為中國舞蹈事業的棟梁之材。

1956年,歐陽予倩擔任中國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組的藝術指導,與沈從文、吳曉邦、楊蔭瀏、傅惜華、陰法魯、吳曉玲、周貽白、常任俠等一同研究中國古代舞蹈史,並主持完成了《中國古代舞蹈史長編》和《唐代舞蹈》兩個項目,對中國舞蹈史學研究以及中國舞蹈理論的建設,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開創性和典範性意義。其中,《唐代舞蹈》是中國第一部舞蹈斷代史,此書以豐滿的筆觸,闡明了中國擁有悠久的舞蹈傳統。1960年,歐陽予倩不負眾望,當選為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1962年9月21日,歐陽予倩因病在北京去世,終年74歲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