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吹糖人兒,耍毛猴兒,老北京的小玩意兒(3)

2022-08-02 10:29:53新京報書評周刊

“此中國耍猴之圖也。其獸人形,遍體生毛,其性甚靈,自能戴鬼臉,穿衣服,爬杆,翻筋鬥,跑羊等戲。其人拉至沿街,鳴鑼為號,以此為也。”

清人《燕京歲時記》當中對耍猴描述得更詳細:

“耍猴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餘扶犁跑馬,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代馬也。”

在沒有廣播電視和遊戲機、電腦的時代,耍猴算得上是最可一看的樂子。一聽到小破鑼發出叮叮當當聲,孩子們便爭先恐後地跑出來,聚在一起圍觀。其實演一圈耍猴,實在掙不了仨瓜倆棗,但是小猴子繞場一圈伸著毛茸茸的小手兒討錢時,臉上那種期待的神情,大眼睛閃著淚光地望向自己的樣子,還是忍不住從口袋裏把賣糖人的零錢掏出來扔在地上。看著小猴子把錢撿起來,恭恭敬敬送到耍猴人手裏,那股美滋滋兒的樣子,心裏頭有甘是酸,也是一種京味兒。

吹糖人兒,耍毛猴兒,老北京的小玩意兒

毛猴與耍猴雖然都帶個“猴”字,但卻不是同一樣東西。毛猴,是一種小玩意兒,大概隻有一節指肚那麼大,卻做得惟妙惟肖,恰如一隻隻毛茸茸的猴子在耍弄把戲。隻是這耍猴是真猴子耍的活動的把戲,而毛猴則是靜止的猴戲。但比起活動的猴戲,毛猴所表演的把戲卻多得多。它可以賣糖葫蘆、拉洋車、娶親、 大出殯,還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參禪論道。從一日三餐,到來往應酬,隻要是人能做的事情,毛猴全能做,而且比起人來,更顯得神氣活現,令人忍俊不禁,看毛猴,就像看一個小人國中的你我生活一般。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