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比黃巾軍更致命的涼州軍閥,改變了漢末政治格局(2)

2022-07-29 15:57:40國家人文曆史

段熲死後,他在平定叛羌時招募的漢羌混合精銳部隊,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邊緣群體,段熲死後失去了有效上升的渠道。這支身經百戰的軍隊現在和昔日平定的羌人部落一樣,對漢朝已經徹底失望,隻缺少一個讓自己的不滿彙聚爆發的良機。而黃巾之亂恰恰讓涼州人得到了一個挑戰漢朝權威的機會。

與黃巾起義幾乎同時,涼州爆發了一些小規模民變,段熲留下的大批漢羌精銳能輕鬆鎮壓。但是,當前去鎮壓“湟中義從”精銳選擇大批加入叛亂時,局勢一下子變成了邊境精銳的反叛。叛軍從“湟中義從”中選出兩位將領——北宮伯玉和李文侯作為自己的領袖,時任護羌校尉泠征措手不及,遭到攻殺。隨後,在其他“義從”中服役的王國、宋建等涼州軍人紛紛起兵響應,涼州叛亂一時呈燎原之勢。這些不同的“義從”,都是段熲平定叛羌時從涼州本地招募的漢、羌等族勇士。接著,剛在洛陽拒絕了何進征辟返鄉的涼州名士韓約,以及涼州名士邊允一起加盟叛軍陣營,被擁立為領袖並改名為韓遂、邊章。連何進都表示器重的豪族都加盟,意味著涼州的叛亂已經從中下層軍人的不滿逐漸演變成涼州大範圍動亂。

有了名士加盟後,涼州叛軍不再是亂哄哄的,他們竟公開打出了“誅殺宦官”的旗號來爭取政治支持。漢靈帝選擇派段熲曾經的左膀右臂夏育擔任新的護羌校尉,希望借助他昔日威名來控製局麵。然而在涼州人看來,夏育不過是向朝廷求榮的叛徒,且他在七八年前對鮮卑的戰爭中慘敗,威名也不複當年,很快被老部下組成的叛軍擊敗。東漢政府在涼州的地盤隻剩下漢陽郡等少數幾個地方。

叛軍也不打算去死啃這幾個對漢死忠的州郡,而選擇直接在第二年初進攻長安周邊的三輔區域。漢靈帝派出了皇甫嵩、董卓、孫堅等將領組成的全明星陣容抵抗叛軍。皇甫嵩在大半年前曾帶兵橫掃黃巾軍,而此刻麵對涼州叛軍也極為吃力,雙方在三輔地區拉鋸小半年,漢軍仍然沒獲得優勢。於是,漢靈帝派張溫接任皇甫嵩車騎將軍之職負責平叛,雙方在長安西邊的美陽繼續對峙。張溫本人連同他麾下的董卓、孫堅都在這期間成為叛軍手下敗將,孫堅在其中的一次會戰中更差點陣亡,最後丟掉官印狂奔,勉強逃命。

但叛軍攻堅能力跟不上,雙方都對峙到筋疲力盡之時,一顆流星閃過了叛軍的軍營。叛軍因此人心浮動,韓遂準備撤軍。董卓獲得這個珍貴的情報,與幾位同僚在第二天發起總攻,終於獲得一次輝煌勝利,斬殺數千人。認為叛軍大勢已去的張溫指揮漢軍十多萬人,兵分六路向涼州發起大規模反攻。

張溫的判斷力出了大問題,叛軍在客場都是勝多敗少,隻是長期對峙下被迫撤退,漢軍最大的一次勝利是靠著對方軍營附近墜星的偶然因素。現在張溫這波六路反攻,等於去叛軍的主場作戰,雙方的後勤和士氣對比頓時逆轉。這一年,有一位大臣劉陶給漢靈帝上書時曾說道:“現在西邊的叛軍,擅自擁立將帥作亂。這些人都是段熲(討伐叛羌)時任命的軍官,一個個曉習戰陣,對涼州的山川地理也無比熟悉、狡詐得很。”在段熲麾下和叛羌作戰的漢羌士兵們,現在構成了叛軍的骨幹,成為漢朝不共戴天的敵人。在他們曾擊敗過叛羌的主場,輕率發起反擊的漢軍很快遭遇了涼州叛亂以來的最大失敗。這次的六路反攻中,有兩路漢軍的戰事得到詳細記載。

影視劇中的張溫。來源/電視劇《三國》截圖

影視劇中的張溫。來源/電視劇《三國》截圖

周慎、孫堅率軍三萬追擊韓遂、邊章的主力,在榆中城一帶對峙。孫堅向上司周慎獻計,建議在城外河穀下遊的桑園峽地區截斷義從糧道,然而本土作戰的韓遂、邊章先發製人控製桑園峽,對榆中進行圍城的漢軍反而被叛軍斷了糧道,隨後一敗塗地,在付出慘重損失後勉強逃回。這個以孫堅為主角的故事用了“天才孫堅和無能上司周慎”的模板,但漢軍失敗的根本原因恐怕還在於,麵對本土作戰、軍事素質高超的涼州精銳叛軍,貿然深入客場作戰本來就勝算極小。

另一路則是董卓所部,他在這次六路出擊中,在天水附近被叛軍包圍,軍糧即將耗盡。董卓讓軍隊裝出捕魚充饑的樣子,實際修建了一道堤壩將河流阻斷,並把河水引流到堤壩中,把堤壩作為蓄水池。隨後董卓指揮軍隊連夜從堤壩下方通過,隨後決堤,利用水流阻止叛軍的第一時間追擊。董卓這次明顯也打了敗仗,但因為用計全師而退,竟然因此升任前將軍,足以看出另外五路漢軍敗得有多慘。

連年的戰爭讓涼州發生饑荒,叛軍因此也無法追擊失敗的漢軍,被迫在涼州休整。漢軍與涼州叛軍之間進入了一段時間的停戰期。

馬騰與韓遂的雙雄並立

漢廷和叛軍因為涼州饑荒而在很長時間內相安無事。但是朝廷新任命的涼州刺史耿鄙卻似乎認識不清自己,而且自信過了頭:叛軍骨幹是連朝廷六路大軍都無力對付的段熲舊部,耿鄙竟然認為依靠在涼州本土招兵買馬就可以一舉討平。結果不出人意料:他招兵買馬納入麾下的涼州本土實力派馬騰、李相如等人紛紛倒戈,加入叛軍。於是耿鄙本人兵敗被殺,剩下的幕僚在他敗亡後被裹挾加入叛軍,其中最有名的是此時在耿鄙手下擔任從事的龐德。耿鄙一味蠻幹的結果是,漢朝在涼州的幾個主要殘餘據點全部被拔除或者起兵,涼州全境徹底淪於叛軍之手。

叛軍再次向關中進發,一路打到長安西邊的重鎮陳倉。作為四十年後以少量兵力就能防禦住諸葛亮主力的堅固城池,陳倉挺住了叛軍圍攻。漢靈帝重新起用名將皇甫嵩,並讓董卓等人接受他的節製,一同帶領漢軍救援陳倉城。叛軍此時在城下駐軍日久被迫撤圍,結果被以逸待勞的皇甫嵩追上並大敗。

陳倉與都城長安的地理位置。來源/譚其驤 《中國曆史地圖集》

陳倉與都城長安的地理位置。來源/譚其驤 《中國曆史地圖集》

此戰之後,叛軍退回涼州,內部領袖之間開始了一係列博弈。在耿鄙作死之前的休戰期,韓遂已經火並了與自己齊名的邊章和叛軍最早的領袖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基本控製了第一波叛軍。而在耿鄙的折騰中主動或被動加入叛軍的這批人中,地位最高的則是馬騰。除了韓遂、馬騰之外,各路小軍閥也紛紛登台,甚至有宋建這樣占據一座城就敢關起門來稱王置百官的。

但對朝廷傷害最大的還不是這些占據涼州、威脅關中的軍閥們。最初,段熲在西部主持對羌戰事時,向洛陽朝廷推薦了董卓。在董卓眼裏,段熲才是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而非給段熲麵子才推舉他的袁家。看到恩主段熲慘淡結局的董卓很快迎來自己操盤的機會,並且成為東漢王朝的夢魘。這段故事人盡皆知,這裏就不再展開了。

影視劇中的董卓。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影視劇中的董卓。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