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敦煌壁畫裏的“燕樂”,曾處於世界藝術之巔(2)

2022-07-21 16:09:06新京報書評周刊

南音的節拍稱“撩拍”,以“撩”作為節奏基本單位,“拍”為拍板擊節之處。在南音工尺譜中,在音符的旁邊記有節拍符號,“拍”記為“o”,“撩”記為“、”。工尺譜內凡遇到“o”記號,則擊“拍板”一次。南音撩拍共分六種:七撩拍、三撩拍、一二拍、疊拍、緊疊、散板。由於南音的音樂悠長細膩、節奏緩慢,所以在把南音工尺譜譯為現代通用的五線譜或簡譜時,常常不以常用的四分音符為一拍,而以二分音符為一拍。七撩拍即七撩加上一拍,共八撩,相當於8/2拍,如果用四分音符為一拍,那麼一小節則有16拍,即16/4拍。以此類推,三撩拍為4/2拍,一二拍為2/2拍,疊拍為1/2拍,緊疊為1/4拍。

南音工尺譜 (《中國人的音樂》內頁插圖)

南音工尺譜 (《中國人的音樂》內頁插圖)

南音的七撩拍可能是世界上最慢、最綿長的音樂了!南音“指套”裏有一曲《一紙相思》就是七撩拍。開始的七個字“一紙相思寫不盡”竟然要唱整整九分鍾!這七個字,是柔腸百轉、哀婉入神的七個字!這九分鍾,是跌宕起伏、回腸蕩氣的九分鍾!中國傳統音樂體現的是一種線性思維,但這條旋律線不是一條直線,也不像現代的搖滾或進行曲那樣充滿直上直下、棱角分明的“硬”曲線,而是像漓江兩岸起伏有致的層巒疊嶂在碧綠清澈的水麵畫出的那道山影一樣,悠遊和緩、渾然天成,耐看、耐聽、耐人尋味,充滿禪意。

中國美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字是“韻”,這個顯而易見來自音樂的字所包含的千百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是中國人在千百年漫長而細致的審美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它隱含在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是我們精神的基因,牢固而鮮明,代代相傳。假如說漢字書法是線性思維在空間中付諸視覺的極度彰顯,那麼,中國傳統音樂的旋律,則是線性思維在時間裏付諸聽覺的盡情展現。我們欣賞懷素的《自敘帖》,那飛揚靈動、迤邐周折、充盈著豪情與灑脫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氤氳之“氣”;同樣,我們在聆聽南音時,那婉轉婀娜、流觴曲水般清麗淡雅的天籟之聲,則讓我們充分體悟到“韻”的滋味。

南音演唱,中國台灣“漢唐樂府”供圖。(《中國人的音樂》內頁插圖)

南音演唱,中國台灣“漢唐樂府”供圖。(《中國人的音樂》內頁插圖)

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節奏之快常常令人有急迫緊張之感,甚至引發越來越多的“焦慮症”和“城市病”。當許多青年人為了緩和或暫時逃避緊張仄迫的生活而到處參加“瑜伽班”“靈修班”的時候,我建議你不如去聽聽南音。你一定會在南音中重新體會到一些久已忘卻的感受,你會在南音裏體會到什麼叫“優雅”,什麼叫“婉約”,什麼叫“韻致”,什麼叫“衝素簡淡”,什麼叫“一聲來耳裏,萬事離心中”!

注:標題為編者所加;文中所用插圖均來自《中國人的音樂》。

原文作者/田青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