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百戲圖”告訴你,古時的演藝活動有多豐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談丨流傳千年的“百戲圖”告訴你,古時的演藝活動有多豐富
百戲是中國古代一種伴有樂舞的體育競技表演形式。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內容之一,百戲起源於原始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實踐,並伴隨社會的進化而不斷發展完善。其名稱雖最早出現於《後漢書·孝安紀帝》,但屬表演範疇的百戲藝術雛形早在春秋戰國就已陸續形成。可以說,它上承夏周樂舞文化,下啟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音樂、舞蹈、雜技藝術的發展,融彙了中華傳統文化諸多藝術特點。
清佚名《北京走會圖》局部
圖像和曆史遺跡是人類精神各發展階段的見證,通過這些對象或可解讀特定時代思想的結構及其表象。百戲圖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產生的特殊產物,是中國民族藝術的重要源流。它以豐富的內容再現了時代的風采、古人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麵貌,為後世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生活習俗、藝術種類留下了珍貴的圖像資料。
河北宣化遼墓壁畫散樂圖
秦漢樂舞百戲圖:
記錄融歌舞、雜技演出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態
百戲藝術並非橫空出世,早在先秦時期已有生發之跡。如《古列女傳》中記錄的夏桀淫佚康樂,“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這些“作奇技淫巧以取悅婦人”的倡優狎徒實為百戲倡優始祖。又如《史記·蘇秦列傳》中臨淄“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吹竽、擊築、鬥雞、蹋鞠等娛樂活動後均屬百戲之列。而角抵、弄劍、緣竿、鉤拒等伎也萌生於此時。至秦漢,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發展,各地區、各民族間文化交流頻繁。這時期百戲藝術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藝基礎上有所突破,融歌舞、雜技演出為一體,是一種更為綜合的藝術形態。尤其是漢代,為了發展樂舞百戲,統治者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如樂府重視民俗的收集、在宮廷設立專門的俳優以及專門的雅樂部門、經常舉行大型百戲演出等,使樂舞百戲活躍於朝野,形成了絢麗多彩的“百戲”體係,我們可以從墓室壁畫和畫像石重要內容之樂舞百戲圖窺一斑而知當時百戲的繁榮狀況和古人豐富的娛樂生活。
山東沂南東漢末年(或魏晉)畫像石中的樂舞百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