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個高明?(3)
2022-07-19 10:47:42明清史研究
清朝看到了明朝宗親眾多的弊端,除了這12個“鐵帽子王”,其他王侯繼承時是要降一等爵的。除了一人降爵繼承,其他兒子要通過考試,考滿文、馬箭、步箭三項,考試通過才能謀得個小爵位。清朝通過這個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明朝那種宗室滿地走,占據過多資源的問題。
清朝的“封爵固京製”,把親王都留在京城,嚴禁結交外官。雖然王爺們有府邸、有月俸,但隻要皇帝不信任,就不會委以實權,自然也就不怕他們翻起什麼風浪。
明朝的朝廷中幾乎沒有王爺,清朝則王爺紮堆,這也帶來了弊端。比如說清朝引以為傲的滿洲八旗,這支虎狼之師,很快就訓練鬆弛,紀律渙散。這支帝國的精銳力量,有很多老人領俸祿養老,也有一些人隻是名字在冊領空餉。
1853年,太平天國打下南京,清朝吏部右侍郎愛仁向鹹豐皇帝奏稱,京師“步軍營額設甲兵共兩萬一千餘名,風聞現在空額過半”。一個步兵營有一半以上的人吃空餉,再排除老弱病殘,能戰的恐怕沒幾個。愛仁是蒙古正紅旗人,後來做了兵部尚書,他還算說了句實話,一般的朝臣誰敢說話,因為吃空餉這個行為就和朝上這些王爺有關。
八旗軍肯定是打不過天平天國的,好在還有湘軍、淮軍,這些地方軍披荊斬棘、銳不可當。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給滿洲八旗軍拉上了一塊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