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台兒莊大捷後,國軍在正麵戰場為什麼一潰千裏?(3)

2022-07-15 10:53:39國家人文曆史

徐州會戰後,日軍為了重新尋找戰機殲滅中國軍隊主力,把進攻矛頭轉向固守平漢鐵路的第一戰區,經過一係列激戰,蘭封、歸德等地相繼失守。5月31日,第一戰區的中國軍隊被迫全麵撤退,為了阻擋日軍追擊,保全有生力量,蔣介石最終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掘開花園口大堤,用黃河大水阻止日軍推進。6月9日,隨著爆炸的巨響,洶湧的黃河大水衝出河道,衝向日軍,更衝向沿途的中國百姓。一直到今天,“黃泛區”依然是中華民族身上難以恢複的傷痕。

因為電影《血戰台兒莊》的影響,我們記住了台兒莊的勝利。中國軍人拚死抵抗,以弱勝強,痛擊日寇,可歌可泣。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徐州會戰總體全麵潰敗的結局。1938年的抗日戰場,整體上是敵強我弱,日軍實力依然超過中國軍隊。蔣介石為首的中國統帥部高層指揮不當,對日軍新的部署以及全殲徐州國軍主力的企圖茫然不知。無論是後方的蔣介石,還是前方的李宗仁,都被台兒莊大捷的勝利衝昏頭腦,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不切實際的軍事安排,差一點把中國軍隊的老本賠光。好在李宗仁在徐州大撤退中臨危不亂,把60萬生力軍撤了下來,為後來的抗戰保存了元氣。

圖片

《血戰台兒莊》電影海報<br>

《血戰台兒莊》電影海報

台兒莊大捷和徐州戰役的失利,證明一兩次戰役級別的勝利,不能改變抗日戰爭的大局,所謂“速勝論”是不切實際的。

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在徐州戰役失敗的最後時刻,5月26日至6月3日,遠在陝北的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講演——提出了《論持久戰》,全麵分析中日戰爭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並從戰略全局出發,深刻論證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的觀點。抗日戰爭的走向,最終證明了《論持久戰》是完全正確的。

作者 | 郭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