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明朝最出格皇帝,被嚴重低估?(3)

2022-07-14 15:12:11最愛曆史

可以肯定的是,應州戰役確實存在,而且從結果上來講,是一場勝利。因為在明武宗去世後,大臣給他寫的《尊諡議》中有這樣一句話:“自丁醜迄於庚辰,屬邊境之不寧,致皇輿之遠狩,天戈至止,月捷頻聞。”即便有吹捧皇帝的嫌疑,但在最後的蓋棺論定上,大臣們都認可他的戰績。

既然如此,那為何還造假?這大概跟文官集團與明武宗之間的直接矛盾有關。因為,在此數十年前,明武宗的曾祖父明英宗也是個貪玩的家夥,禦駕親征不但把明成祖朱棣時期留下的大明精銳盡數斷送,自己也到蒙古部落做起了俘虜。而今,明武宗再度“發揚”明英宗親征精神,將明朝拉入一個讓文官們覺得相當危險的境地。為了守護大明江山,限製君主權力,他們明著不行,在青史上留下幾筆不滿的言語,倒還可行。

除此之外,明武宗的父親明孝宗可算是明代文官集團最滿意的皇帝。就像天啟朝內閣首輔朱國楨所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明武宗好歹從小由聖君明主以及文官大儒教導,在他們心中,做兒子的就應該向老子看齊。但明武宗在位這些年,所作所為,讓人大跌眼鏡。因此,如果將一場大捷改為一場敗仗載入史冊,是否又能起到規勸明武宗以及警醒後世大明皇帝的作用呢?

05

不過,明武宗誌不在此。自應州大捷之後,正德十三年(1518年),他又下詔加封自己為奉天征討大將軍、鎮國公,賜名朱壽,並賜予丹書鐵券,追封三代。

對於如此荒唐的行徑,大學士梁儲、毛紀等人以“貶損陛下祖宗”之言極力勸說,卻不見起色。

不久,明武宗玩性再起,這次決定南巡。

自明武宗即位後,始終不臨朝理政,大臣們怒不可遏。大學士楊廷和甚至直接要求明武宗昭告天下:“自今以後,不複巡遊。”並警告明武宗,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樣子,別老想著當將軍。

為了阻止皇帝南巡,大臣們也是拚了。如金吾衛指揮使張英“肉袒挾兩囊土數升,當蹕道哭諫”。眼看大臣們態度變硬了,明武宗也不甘示弱。秉著朕就是要南巡的態度,將帶頭鬧事的官員全部下了詔獄,罰跪、廷杖者更是數不勝數。但大臣們始終秉持死諫的態度,即便受到皇帝的懲處,上書勸諫者仍有增無減。見狀,明武宗隻能妥協。

事情挺巧,恰在此時,寧王朱宸濠在封地江西南昌起兵謀反,一舉攻下九江,包圍安慶,給了明武宗一個實打實的南巡理由。於是,在江彬等人的陪同下,明武宗掛起威武大將軍的名號,率軍南征。

▲平定寧王叛亂的王陽明畫像。<br><br>

▲平定寧王叛亂的王陽明畫像。

可惜的是,寧王叛亂與安化王叛亂結局基本相同,明武宗都沒有機會碰上。但打著剿滅寧王的旗號南征,未有斬獲卻匆匆還朝,無疑就失去了南巡的理由。這才有了本文開頭放了寧王,讓其體驗第二次被抓的“快樂”。

為了讓自己的南征日子變得更加充實,明武宗決定繞道實行他的南巡計劃,不料在一次泛舟釣魚中,船翻落水,小命就此不保。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在南巡返京三個月後,明武宗病死豹房,年僅31歲。

臨終前,他傳旨令將邊兵全部遣返回原鎮,加強邊防,並照會身邊大臣:“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大概就是朕之前做的那些事,都是朕的錯,與你們無關。至於你們那些勸諫,說實話,對我一點用處也沒有。

明武宗去世後,皇位由其堂弟、興王世子朱厚熜繼承。

明武宗的離世,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但皇帝與文官集團的衝突卻從未停歇。在下一個即將來臨的時代,皇帝將變成道士,與大臣鬥智鬥勇。隻是不知此時,是否還有人會想起那個褒貶不一的明武宗?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