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古代學子怎樣慶祝“高考”中榜(3)

2022-07-07 17:36:03東方文化雜誌

武科:從鷹揚到會武

到武則天執政時期,朝廷為了選拔軍事人才,於長安二年,首次開設“武舉考試”。武舉考試,顧名思義,就是選拔有武藝的人,比如騎馬、射箭等,還要有軍事謀略,比如考兵法。

曆史上武科舉一共進行過大約五百次,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不受重視,韓琦當麵蔑視狄青的一句:“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漢!”成為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縮影。

武科宴也因鄉試和殿試的區別,分為鷹揚宴和會武宴。

“鷹揚宴”,一般在武科鄉試揭曉之後的第二日舉辦。“鷹揚”,威武如雄鷹飛揚之意,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是頌揚太公望的威德如同飛翔在天空的鷹一樣。鷹揚既是對新科武舉人的激勵,也是考官們的自詡。

古代學子怎樣慶祝“高考”中榜

《清郎世寧畫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卷》

會武宴,是指在武科殿試發榜之後,為武科新進士舉辦的慶祝宴會。宴會賞武狀元盔甲、腰刀等,另外賞諸武進士金銀財寶。武科學子相會,在飲酒祝賀的同時,或切磋交流武藝,或現場表演武術,可謂群英聚會。但參加武科者都是練武之人,重武輕文,因此描寫鷹揚,會武宴場麵的詩詞流傳甚少。

會武宴的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清朝,自鴉片戰爭以後,麵對西方列強的船堅利炮,凸顯出武舉人才與現代世界脫節。

隨著西學東漸和學校教育的崛起,科舉製度漸漸衰落。到了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年,延續千年的科舉製度正式宣告廢除。

古代學子怎樣慶祝“高考”中榜

縱觀古今,“謝師宴”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感念師生情,表達對考生能力的認可和激勵,謝師未必設宴,但若“設宴”不是那麼鋪張、出格,相互攀比,其實也不妨寬容對待。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