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前衛大膽敢受傷:魏晉女子都怎麼化妝?(3)

2022-07-07 16:10:15國際人文曆史

前衛大膽敢受傷:魏晉女子都怎麼化妝?

(上)十字髻複原照,妝發參考北魏女俑,麵妝有魏晉時期流行的點狀麵靨;(下)陝西西安草場坡北魏墓葬出土梳著十字髻的女俑。魏晉時期十字髻是常見的發髻。這種發髻需要先在頭頂做出一個空心環,之後用頭發在左、右各挽出一個環,乍看之下,宛如“十”字

(上)十字髻複原照,妝發參考北魏女俑,麵妝有魏晉時期流行的點狀麵靨;(下)陝西西安草場坡北魏墓葬出土梳著十字髻的女俑。魏晉時期十字髻是常見的發髻。這種發髻需要先在頭頂做出一個空心環,之後用頭發在左、右各挽出一個環,乍看之下,宛如“十”字

緩鬢傾髻離不開重要的發飾——假發。直至魏晉,中國的假發製作工藝已經較為成熟。在中國古代,假發使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莊子·天地》中曾說“禿而施髢”,這裏的“髢”就是假發。對於貴族婦女而言,戴假發是一件並不罕見的事。《周禮·天官塚宰》記載,當時有個官職叫作追師,專門掌管發飾,供身份尊貴的婦女在出席重大場合時佩戴,其中的發飾就包括假發。製作假發的材料,既包括真人的頭發,也包括黑色絲絨製作的替代品,還包括木頭。關於周代假發製作,還發生過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愛情”故事。春秋時的衛莊公發現戎州人己氏的妻子生了一頭美麗的秀發,於是命人把己氏妻子的頭發剃下來,給自己心愛的妻子呂薑做了假發。己氏雖然敢怒不敢言,但對衛莊公懷恨在心,最後終於找到機會殺掉衛莊公,為自己可憐的妻子報了仇。秦漢時期,假發成為上流社會的梳妝好搭檔,在大名鼎鼎的西漢馬王堆墓葬中,就發現了一份辛追老奶奶的假發片。到魏晉時期,貴族女子流行佩戴假發,這種風氣很快傳遍整個社會。平民女子也想在重大的場合梳妝緩鬢傾髻,於是就跑去租借假發,當時還有著一個在今天聽起來略顯恐怖的名詞——借頭,就是指女人租借假發。貧寒女子則從假發行業中看到了商機,通過販賣自己的頭發補貼家用。《世說新語·賢媛》就記載一個“截發留賓”的故事,陶淵明的祖父陶侃幼時家貧,他的母親湛氏為了招待貴客,就曾剪下頭發賣錢換米。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