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中國的青銅時代,有多震撼?

2022-06-29 11:29:11最愛曆史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連日的暴雨使關中一帶糧食歉收。

實在餓得不行,家住陝西岐山縣董家村的董春生決定出門碰碰“運氣”。

他擔起鋤頭,來到地裏,希望能從田中刨出僅剩的樹根或者地瓜,用以充饑。一鋤頭下去,卻被硬物擋著。

他隻能放棄工具,用手刨了起來。

不多時,一個綠鏽斑斑的大銅圈和銅圈上同樣長著綠鏽的一對大耳,從土裏露了出來。

董春生不識此物,卻聽村裏老人說過,這裏常出“寶貝”。

他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寶貝”上的土。很快,一件半米見方的圓形青銅器重見天日。

由於器物太大,董春生一個人搬不動,便叫來了同村人幫忙。

很快,董春生挖到古代大寶貝的消息不脛而走。

隨後,一位古董商人聞訊而來,花了三百兩從董春生手中買走了寶貝。

由於此物是從董家村發掘的,村民皆認為是天賜“神器”,不同意商人運走。因此,關於這件寶物的歸屬,最後鬧到了衙門。古董商重金賄賂官府,衙門遂將一眾村民下獄,將寶物收歸官府,由古董商悄悄運走。

清代著名收藏家張燕昌之子張石瓠曾碰巧見過此寶。

從寶物“敞口、雙立耳、三蹄足”的外在形態來看,張石瓠很快斷定寶物應為商周時期青銅鼎。

他俯身查看鼎的內部,發現鼎內壁密密麻麻寫著許多銘文。經過仔細辨別和讀解,他發現銘文記載的是一段曆史。這尊青銅鼎的曆史事實以及作鼎者信息,逐漸浮出水麵。

從此,這尊在陝西出土的青銅器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毛公鼎。

▲毛公鼎,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源:梁悅琛

▲毛公鼎,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源:梁悅琛

01

提及青銅器,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墨綠色的大銅鼎。實際上,這並不是它本來的麵貌。

早在1萬年前,人類就從大自然中發現了一種紅色的礦石:紅銅。

這種礦石經過反複捶打和提煉後,可以製造出他們想要的物件。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紅銅的硬度較低,先民們又發現,單靠紅銅,很難打造出最滿意的作品。

於是,在不斷試錯中,先民們將紅銅熔煉成液體,再加入鉛、錫等礦物質。如此,一件最適合鍛造的銅合金,大功告成。

使用它們,先人相繼為自己鍛造出了銅刀、銅箭等生存工具。

不過,剛煉造出來的青銅器,並不是鏽跡斑斑的模樣。銅合金被熔煉凝固後,呈現質感如黃金般的樣態,金光璀璨。這跟我們如今看到的鏽化後的墨綠色外觀,相去甚遠。

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流域,並不是銅產地的聚集區。銅的提煉與鍛造,在產量上也無法滿足先民的日常所需,因此顯得十分金貴。

這些早期的“黑科技”產品被打造出來後,基本隻用於祭祀祖宗,尊崇神靈,謂之“吉金”。刻在上麵的銘文,自然也就成了“金文”。

▲西周大克鼎上的銘文。圖源:圖蟲創意

▲西周大克鼎上的銘文。圖源:圖蟲創意

然而,文明的衰落,曆史的變遷,使得曾經擔負神聖功能的器物全都塵封黃土之下。經過時間的淘洗,銅和土中的水汽等自然界物質發生反應。從此,那一尊尊閃煞人眼的“神器”,披上了厚厚的綠衣,成了人們追古懷今所見到的“青銅器”。

▲青銅觶。圖源:圖蟲創意

▲青銅觶。圖源:圖蟲創意

上一頁1/1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