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鵝是從什麼馴化來的?

2022-06-23 11:44:16華西都市報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近1400年前,唐代詩人駱賓王相傳七歲詠鵝,至今膾炙人口。而由大雁馴化而來的家鵝,與我們相伴的曆史更為久遠。最新研究顯示,在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一處遺址中,先民已開始馴雁為鵝。這是中日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相關論文不久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

田螺山遺址出土的鳥類遺骨。

田螺山遺址出土的鳥類遺骨。

灰雁是大雁的一種,和家鵝均屬於雁形目鳥類。

灰雁是大雁的一種,和家鵝均屬於雁形目鳥類。

考古發掘

出土232塊雁類遺骨

這處為馴雁為鵝提供實證的遺址是浙江寧波餘姚市的田螺山遺址。它於2001年被發現,在2004年至2014年間經曆了5次發掘。它是繼20世紀70年代,餘姚發現著名的河姆渡遺址後,河姆渡文化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被譽為“又一個河姆渡”。2007年,當地政府在田螺山遺址興建了展示館,考古研究一直在持續。

田螺山遺址的早期文化層出土了232塊雁類的遺骨,田螺山遺址考古隊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孫國平介紹說,它們應該是先民的“廚餘垃圾”,出土地層相當於河姆渡文化第一期,距今有7000至6500年的曆史。

從2015年起,中日兩國學者合作對田螺山遺址開展動物考古研究。他們來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蕭山博物館、蘭州大學以及日本的北海道大學、築波大學、東京大學、金澤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運用了組織學、地球化學、生物化學和形態學等多學科手段。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