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王震中:“大一統”思想的由來與演進(3)

2022-06-20 10:52:24明清史研究

就一元化的“中央—郡縣”製既是行之有效的又是不可逆轉而論,統一時期自不待言,即使分裂時期,各個割據政權在其統轄的範圍內,其統治方式也是以一元化的“中央—郡縣”製為其基本特征。例如,三國鼎立,北方的魏國雖然在統治機構和職能上有所調整,曹操還提出過“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方式,但這些都是與由中央統轄的“州—郡—縣”結構及其一元化統治方式相適應的。蜀國也是這樣。諸葛亮在受劉備托孤輔助後主之後,除了認真實行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進而北伐以成霸業,興漢室的治國方針之外 [2],在蜀國的治理範圍內,也是由中央一元化統轄的州郡或郡縣結構。吳國在軍事和經濟上和曹魏一樣推行屯田製度,並分為軍屯和民屯,進一步開發了江南經濟,在其治理範圍內也是由中央統轄的州郡縣結構。再比如,南北朝時期,統一北方的前秦,在地方行政上仿照魏晉,實行的是州、郡、縣三級製,由刺史或州牧掌管一州。

曆史上,割據政權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隻要有可能,總是要走向一統天下的軌道,總是想以正統自居,總是要以統一作為奮鬥目標。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被稱為“五胡”的那些由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統治者們,每每運用自戰國秦漢形成的“土、木、金、火、水”依次相勝傳遞的“五德終始”說,來主張自己統治的正統性。據《晉書·載記》,匈奴族前趙劉曜、羯族後趙石勒,皆承金為水德。前燕鮮卑族慕容儁即位,群下言承黑精之君,代金行之,慕容儁從之。又據《晉書·慕容暐載記》:郭欽奏議,以暐承石季龍為木德,暐從之。這是說,前燕鮮卑族“五德”相承具體哪一德的說法,在慕容儁與慕容暐之間有變化,但他們信奉“五德終始”說是沒問題的。羌族姚萇建立後秦政權,《晉書·姚萇載記》:姚萇即位,自謂以火德承苻氏木行。前秦苻堅乃氐族之人,但據《晉書·苻堅載記》,苻堅相信王彫的說法,自以為是顓頊之後,從相勝之說,乃得為木德。北魏也是這樣。據《魏書·禮誌》,大祖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昭有司定行次,群臣奏以國家繼黃帝之後,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又黃星顯曜,其符也。於是始從土德,數用五,服尚黃 [3]351-352。

上一頁3/1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