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李白杜甫寫了那麼多詩,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2022-08-05 17:02:26國家人文曆史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清代文人趙翼在《論詩》中發的這句“牢騷”,從一個側麵說明了詩仙詩聖在曆史上多麼人氣爆棚。

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沒有媒體,沒有網絡,有時候傳遞一封家書可能都困難,這些詩作到底是怎樣傳播開來並且流傳後世的呢?

李白、杜甫和唐代詩人的聚會。來源/紀錄片《中國》截圖

李白、杜甫和唐代詩人的聚會。來源/紀錄片《中國》截圖

選準“平台”,幫詩歌多漲粉絲

唐詩究竟是怎麼樣流傳的?別說,古人還真有一套法門。

唐詩是當時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就像我們現在發朋友圈一樣,“題壁詩”是唐代文人青睞的詩歌傳播方式,也是詩歌俘獲萬千粉絲的奇特平台。

說是題壁,其實隻要興之所至,逢著各類建築或者山石橋欄樹幹等凡能寫畫圖形文字處,皆可題寫作畫。唐代文人尤其喜歡這法子,據統計,光是唐代題壁詩的作者就有三百餘位,留下的作品更是近千首。 

詩人寒山便是題壁詩的頭號擁躉。據考,出身官宦的寒山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或許正因此,寒山就著林野寬曠,寫了許多題壁詩。正所謂:“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閑於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係舟。”寒山寫了多少題壁詩呢?按照《太平廣記》的說法:“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 能警勵流俗。”估計寒山自己也沒想到,這些自留於石壁上的心緒抵擋了歲月侵蝕,更在流傳中激起了無數思想的共鳴。

除了能收獲粉絲,題壁詩還能傳情。傳說崔護落榜散心,在都城之南偶遇佳人,後故地重遊,情愫萌動,門扉題詩,才有了千古名句“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陸遊唐婉,也是沈園之外題詞應和,互道思緒。一塊塊靜言不語的壁板,活脫脫地成了詩人傳情、詩歌“漲粉”的線上社區。

沈園中的題壁詩。來源/紀錄片《江南文脈》截圖

沈園中的題壁詩。來源/紀錄片《江南文脈》截圖

“奏樂”揮毫,請詩歌舞出高閣

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異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唐玄宗年間,詩人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同在洛陽遊學,三人關係不錯,詩歌也各領千秋,難分高下。一天,三人到酒樓小飲,見幾位梨園女子登樓而來,又聞絲竹之聲響起,於是決定來一場特殊的比賽——看誰的詩歌被編入歌詞最多!不一會兒,婉轉的歌聲飄轉而來,正是王昌齡的詩作,王昌齡帶著些許得意,用手指在牆上劃了一道,當作計數。一曲又一曲,卻不見王之渙的詩歌,王之渙有些急了,一咬牙,指著歌女中最貌美出色的一位和好友打賭,若是這位姑娘還不唱自己的詩,自己便認輸棄權。好在不久後這位姑娘開口,樂聲流淌而過——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下子王之渙喜出望外,三人的說笑聲驚動了樂師和歌姬,大家才知道原來“詞作者”就在現場。這便是成語“旗亭畫壁”的來曆。

聽著頗為傳奇,其情其景卻並非虛構。宋人王灼曾有言:“李唐伶伎取當時名士詩句入歌曲.蓋常俗也。”的確,很長一段時間裏,音樂一直扮演著詩歌的導遊,帶領新詞絕句躍出紙麵,走出高閣,流於街巷,傳於眾口。

影視劇中唐代飲宴歌舞的場麵。來源/電影《妖貓傳》截圖

影視劇中唐代飲宴歌舞的場麵。來源/電影《妖貓傳》截圖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