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鑽石和黃金的爭奪戰,如何塑造了現代南非的誕生?(3)
“鑽石熱”和“黃金熱”引發的鬥爭
此時的開普殖民地也深陷水深火熱之中。19世紀60年代,這裏飽受幹旱、蝗蟲、葡萄酒出口銳減、羊毛價格下跌和銀行業危機的困擾。由於資金短缺,鐵路隻修到離開普敦70英裏遠的地方就爛尾了。在納塔爾,少數白人一直生活得提心吊膽,他們不僅擔心當地的恩古尼人可能會起義,還擔心圖蓋拉河對岸的祖魯蘭土著可能會大舉入侵。總的來說,這兩個南部非洲殖民地被認為是大英帝國麻煩最多、花費最多和最無利可圖的財產。
然而,1871年,在開普殖民地邊界之外的格裏誇蘭的一處人跡罕至之地,探礦者在被太陽曬焦的灌木叢中發現了世界上最豐富的鑽石礦藏。英國立即從奧蘭治自由邦手中奪取了這塊領土。15年後,一名四處遊蕩的名叫喬治·哈裏森的英國挖礦工在一座被德蘭士瓦農民叫作“威特沃特斯蘭德”的山脈上,偶然發現一塊在山脊上露頭的金礦石,礦石下麵蘊藏著有史以來人類所發現的最豐富的金礦。淘金熱把德蘭士瓦從一個貧窮的農業共和國變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獎品。
一場巨大的鬥爭隨之而來,英國為贏得整個南部非洲的霸權而戰,而布爾人為捍衛共和國的獨立而戰。這是英國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昂貴、最血腥、最恥辱的戰爭。英國主動挑起戰爭,本以為戰爭會在幾個月內結束,但它卻變成了一場曆時兩年半的無比艱難的征戰,英國不得不調動50萬帝國軍隊來完成任務。而兩個布爾共和國最終被徹底摧毀。
布爾突擊隊員照片(攝於1899年),圖源:英國陸軍博物館
英國人被布爾人的遊擊戰術打了個猝不及防,為了對付遊擊隊,英軍指揮官采用焦土戰術,摧毀了數千個農場,把村莊夷為平地,將牲畜屠戮殆盡。婦女兒童統統被逮捕起來,被安置到英國所謂的“集中營”裏。那裏的條件極其惡劣,有2.6萬人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其中大多數死者不到16歲。所有的這一切催生出了仇恨和痛苦的記憶,並在阿非利卡人中世代相傳。
這場鬥爭的雙方有兩個典型代表:塞西爾·羅德斯和保羅·克魯格。羅德斯,一個英國牧師的兒子,利用鑽石和黃金獲得的巨額財富推動了大英帝國的擴張,同時也為他自己獲取了商業利益。他是一個無情的企業家,手握私兵。去世時,他被一位英國編輯描述為“金錢之王”王朝的創始者,“世界的真正統治者”。保羅·克魯格是布爾人的領袖,也是一個地主,他唯一接受的教育來自《聖經》,而且他堅信地球是平的。他與英國首相和將軍們對抗了將近25年。英國政客們總是低估他。英國殖民地大臣、伯明翰的螺絲製造商、1899-1902年盎格魯布爾戰爭的主要策劃者之一,約瑟夫·張伯倫把克魯格描述為“一個愚昧、肮髒、固執,隻知道中飽私囊的人”。英國漫畫家們喜歡把克魯格畫成一個膀大腰圓、表情呆滯、穿著不合身的工裝外套的偏執狂農民。這場戰爭的主謀、英國駐南部非洲高級專員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預言:“隻要經過一場戰鬥,克魯格和布爾人就會‘低頭認錯’。”但是,正如後來英國的帝國詩人魯德亞德·吉卜林所言,這場戰爭給了英國人“無窮的教訓”。
為了鎮壓布爾人的反抗,英國政府失去了2.2萬名士兵。在此之後,英國政府得出結論,認為對於兩個布爾人殖民地來說,自治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1907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再次實現自治,交由一些被英軍打敗的布爾將軍掌管,這些將軍們已經在五年前簽署了投降條約。接下來,英國決定將其治下的四個殖民地合並為南非聯盟,希望能和布爾人找到解決分歧之道,並且最終合並成一個統一的南非國家。
在這種安排下,黑人生活得痛苦不堪。在經過與英國人和布爾人的百年戰爭及衝突之後,南非境內所有的非洲酋長都屈服於白人的統治,他們的大部分土地都因白人的征服和殖民而喪失。現在,在關於南非聯盟成立的談判桌上,非洲人被排除在外,憲法草案下的政治權利也被剝奪。一個非洲代表團前往倫敦進行交涉,他們認為英國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並為此而抗議,但毫無結果。黑人對政治權利的追求,將持續到下一個80年。
本書涵蓋了從1871年發現鑽石主礦場到1910年南非現代國家建立這段動蕩不安的時代。這是一個發生在英帝國的鼎盛時期,關於巨大的財富、原始的權力、欺騙和腐敗的故事。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南部非洲,政客和記者都被塞西爾·羅德斯的金錢迷得眼花繚亂,爭相為帝國和企業家獻身。這就是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所說的“贏得這場偉大的爭奪南非統治權的遊戲”。米爾納策劃的這場戰爭正是為了實現英國的統治,正如他所說的,“要把不可一世的阿非利卡民族永遠打入深淵,阿門”,而這帶來了持續近一個世紀的影響。在這場動蕩之中,一種不共戴天的阿非利卡民族主義產生了,這種民族主義最終控製了南非,並引發了另一場巨大的鬥爭———這一次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鬥爭。
文/[英]馬丁·梅雷迪斯
摘編/李永博
導語校對/賈寧
239 微博 微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