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4年,人才大爆炸(4)
作為與虞允文同年中舉的文官,範成大的膽氣有口皆碑。出發之前,他在宋孝宗和虞允文麵前立誓:“臣已立後,為不還計!”我已經交代了後事,沒打算活著回來。宋孝宗一聽,隻能心虛地安慰道,我們又不是撕毀和約,金人不至於害你,不過,像蘇武一樣風餐露宿、吞氈飲雪倒是有可能。
當範成大在金國見到金世宗時,史料中留下這樣一幕:在金世宗準備接過範成大的國書時,畫風一轉,範成大從懷裏掏出另一份文件,要求金世宗廢止紹興和議時訂立的“受書儀”,改執叔侄之禮。金世宗大吃一驚,一把將國書扔在地上,拒不接受。範成大則“屹不動,必欲書達”。雙方僵持之際,金世宗甚至對這個倨傲的使臣起了殺心。
麵對來自金國君臣的威脅 ,範成大隻留下了一首絕命詩《會同館》:
萬裏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
範成大的意思,是要以漢朝的蘇武為榜樣。當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堅不投降。放逐北海牧羊,吞氈飲雪。匈奴人揚言:待公羊產乳,才會放了他。但蘇武手持漢節,曆盡艱辛18年,終不屈誌。而範成大此次也做好了必死的準備,生命無非是一個小小的氣泡,很輕很輕,無論生死我都要像蘇武一樣不辱使命,管它公羊產不產乳。
正是這股不畏死的精神,無意間救了範成大一命。
金人向來注重英雄,範成大寧死不降,正是這種英雄情結的體現。史載,範成大“竟得全節而歸”——出乎意料撿回了一條命,回到南宋。
08
大英雄範成大活著回來了,可有的人卻死了。
乾道六年(1170),當範成大從金國載譽而歸時,張孝祥卻在蕪湖無聲病逝。據說,張孝祥的死純屬意外,死前,他還曾與虞允文在湖中泛舟喝酒,暢談北伐藍圖。
然而,在英雄沉淪的時代,南宋的北伐不過是大夢一場。
張孝祥死後,宋孝宗任命虞允文啟程前往蜀地整頓軍備,以圖他日再戰。奈何英雄遲暮,虞允文還未替宋孝宗出師,便已累死在整軍後方。
虞允文病逝後,整軍備戰的任務就落到了範成大和陸遊的身上。這反倒成全了二人以文會友、互稱莫逆的交情。可是,在一個民心皆主和的時代,即使範成大、陸遊等人以“塞上長城”自居,他們的主張也注定是不合時宜的。
於是,在南宋主和勢力的介入下,陸遊再度被以“不拘禮法”“燕飲頹放”之名,貶斥回家。而範成大,這位曾經的大宋英雄,輾轉多地,最終選擇歸鄉,做一位隻關注民生的田園詩人。
晚年的範成大 | 《蘇州史記》紀錄片
範成大放下了,陸遊卻沒有,他一直固執等待北伐之夢的實現。可惜,北伐事業除了給他更大的失望外,永遠也無法讓他親眼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
嘉定三年(1210),隨著陸遊的離世,那群曾在紹興二十四年叱吒一時的政壇新秀,至此已所剩無幾。沒了這群老人的支持,北伐終究淡化為王朝的背影,一個時代落幕了。
參考文獻: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97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中華書局,2015
葉吉:《虞允文》,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於北山:《陸遊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孔凡禮:《範成大年譜》,齊魯書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