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羅晴秋:以全球視野推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程(6)

2022-08-18 15:06:34鳳凰網國學

鳳凰網:華人國學大典的宗旨是“致敬國學,繼承創新,文明互鑒,重建斯文”,您最看重的是哪一個方麵?

羅晴秋:我是作為一個研習國學的學生來參與華人國學大典的。以前在電視上、網上看,這次是我第二次在線下參加,每一屆都會來不少學術大家,這個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親近、開悟過程。

我特別看重的還是“文明互鑒”問題,文明互鑒在我們當今世界特別令人憂慮。受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角力的影響,近年來,國家與國家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活動,麵臨很大的挑戰,各說各話的現象、不尊重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的現象在全球蔓延。

我注意到國外的一些年輕人,一談到中國就好像是等於不民主、等於威權,孔子學院就是搞文化統戰等等。是不是民主、是不是威權,隻有生活在中國的天南地北的中國人才有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全球主要文明都在中國的一些大學設立了相應的文化交流研究機構,難道是對我們中華文化的統戰?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手電筒”式的印象呢?我覺得我們的文化傳播、特別是對外傳播方式值得檢討和反思。

問題是什麼呢?我們在中華文化的解讀、翻譯、傳播等方麵。我們在國外並沒有傳播媒介、渠道上的任何條件,傳播的話語權掌握在人家手上,人家供給什麼關於中國的素材,外國人就以為中國就是那個樣子。坦率地講,我並不認為我們從事海外營銷的隊伍有多專業,因為這方麵的傳播精品案例少、作品少、效果不明顯,有的甚至是負麵的傳播。

羅晴秋:以全球視野推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程

事實上,優秀的文化一定是適合跨文化傳播的,那麼傳播者的文化認知、對跨文化傳播規律的認識就尤為重要。非常令我感動的兩個文化傳播事件,一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開幕式結束後,世界對中國的讚譽就不完全是在過去的一些層麵了。因為他們看到的中國不僅僅是經濟的騰飛,更有文化的崛起。他們為古老中華文化煥發出來的生機活力而震撼。二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這是在全球大國競爭加劇、文化交流受到空前挑戰的背景下推出的,這對於近年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抹黑是一個有力的宣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各國運動員用自己的眼睛和手機,所看到、拍到的中國,跟西方媒體所描述的中國不再是一個版本,基於真相的理解在擴大。

上一頁6/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