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華看點

據說,秦漢時期的“吃貨”也愛吃烤串烤肉(2)

2022-08-10 13:28:27新京報

漢晉畫像磚石上有不少的“烤串”“食串”場麵。山東金鄉畫像石顯示廚人左手持數枚穿好的肉串,右手擺扇驅風;四川長寧2號石棺的“雜技、庖廚、飲宴”畫像中,廚人跪坐,旁掛魚、肉各二,麵前為炙烤的方形爐盤;成都新都出土的“宴飲”畫像,三人圍坐燒烤,中間為方形爐盤,左一人持烤串。山東諸城前涼台村發現的一方庖廚畫像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烤肉串”的製作方法,烤肉者有四人:一人將肉串在竹扡上;一人在方爐前烤肉,爐上放有五支肉串,烤肉者一手翻動肉串,一手扇著“便麵”;還有兩人跪立爐前,似乎在焦急地等待著烤熟的肉串。

魏晉畫像磚上的烤肉者。

魏晉畫像磚上的烤肉者。

這幅場景是不是像極了今日維吾爾族人烤肉串時的情形?因此,有學者認為新疆地區烤肉串的傳統很可能承自漢代的中原地區,也許就是漢代時由絲綢之路傳過去的,否則難以解釋這種驚人的相似性。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磚畫中既有手拿肉串送食的“烤串人”,也有手握肉串端坐在筵席上的“擼串者”。

而出土的實物烤爐更是材質多樣,有鐵爐、銅爐以及陶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漢代銅烤爐為方形,使用時,爐內放炭火,爐上放置肉串。陝西曆史博物館藏有一架綠釉陶烤爐,四個底足為熊飾,烤爐底有漏灰孔,烤爐口沿置兩枚扡子,每個扡子分別串了四隻蟬。

漢代銅烤爐,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漢代銅烤爐,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漢畫像中燒烤用扡的樣式,多為單股,如陝西綏德四十鋪漢墓墓門畫像可見單股扡。也有二至三股的,如廣州南越王墓出土鐵扡兩件,一為兩股,一為三股。孫機先生經過考證,分別將其命名為“兩歧簇”和“三歧簇”。扡子的材質有鐵質和竹質,如湖南長沙馬王堆和寧夏中衛等漢墓均出土有竹扡肉串。

一則烤肉引發的案例

1983年末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張家山發掘的247號墓,出土了一批漢簡,其中包括重要的古代法律文獻,《奏讞書》即是其中之一。刑獄之事有疑上報稱為“奏讞”,《奏讞書》即為一些議罪案例的彙集,案例的編排次序,大體是年代較晚的漢代案例在前,年代較早的漢代以前的案例居後。

《奏讞書》中記錄了先秦時期的一則案例:一名宰人(司膳食的職官)向君主進奉烤肉時,被發現烤肉上有一根三寸長的頭發。於是,國君大怒,命令對宰人治罪。負責審理此案的大夫史猷(yóu)分析說:“在廚房砧板上切肉的刀是新磨的,很鋒利。用這樣的利刀在砧板上切肥牛肉,筋皮都能切斷。把肉切成了一寸見方的小塊,而獨有三寸長的頭發沒切斷,這顯然不是切肉人的過錯。而烤肉所用的鐵爐和桑炭都是上乘的,用這樣的炊具烤出的肉外焦裏嫩,然而一根三寸長的頭發卻沒烤焦,這又不像是烤肉者的責任。”最後,大夫史猷做出了宰人無罪的公正判決。

配圖為《秦漢的饗宴:中華美食的雄渾時代》內頁插圖。

配圖為《秦漢的饗宴:中華美食的雄渾時代》內頁插圖。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