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去過八大處,從不知道還有個長安寺(3)
2022-08-10 11:47:19新京報
右邊部分,即寺廟北側,是更大的一個不規則邊形的院落,黃土地為主,樹少許。西頭有垃圾場一座,夏天臭。天氣好的節假日,有白領模樣或是太太模樣的男男女女,攜帶一筐一筐的鳥來此放飛,嘴裏念念有詞,是佛教徒在放生。
長安寺的碑
就在漢白玉階欄的南側,有塊老石碑,碑文整體漫漶,個別字跡依稀可辨。後來查到,目前全世界隻有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有此碑拓片一份二張(陰陽兩麵)。國圖這一收藏取名“善應寺碑”,首題“重修善應禪寺永為十方常住碑記”,額篆書題“重修善應寺永為十方常住碑”,陰額同陽。龔鼎孳撰碑文,嚴繩孫正書並篆額。
從這碑文,可以支離破碎地了解一些長安寺的曆史。長安寺最早建立於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是按皇家廟的規格修建的。據龔鼎孳碑文稱,當年這裏“規模宏麗,表表傑出”。又據《帝京景物略》記載,明代時的長安寺,以塑像名冠北京西山諸寺,這些佛像憑幾而坐,漢人儀容,與常見佛像姿態、麵相皆有不同。寺中所塑五百羅漢像,穿涯踏海,遊戲百態,是模仿了明代被宣宗賜名“昊不信”的一位畫工繪於南京昌化寺的壁畫風格而作。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大規模修繕長安寺,由當時的禮部尚書龔鼎孳主持修繕。康熙十年(1671)大功告成,立此碑以紀念。
碑文的兩個“責任人”當年都是大名家。嚴繩孫是納蘭容若的好友,工書畫,王士禎曾經極力讚賞過。龔鼎孳名聲更大,隻是這名聲不太好。此人乃崇禎七年(1634)進士,在明朝為官。李自成打進明皇宮時,他先和家人一同投井自殺,未遂,於是降李闖。李闖敗,又降清。後來曆任清政府的各部尚書。
龔鼎孳很有才,與當年著名的兩大才子錢謙益、吳偉業並稱“江左三大家”。找到一篇現代學者研究他的論文,說他“以撮有敏捷之才、偏師之慧、雄厚之力、貼切之情而執掌清初京師詩壇大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