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怎麼瀟灑過日子的
2022-08-02 11:45:24中國美術
人生幾度詩意,不過詩酒茶花。在中國古代,最懂得生活,最懂得情調的,一個出自兩宋,一個出自晚明;
晚明是一個動蕩而又繁榮的時代,這個時代裏既有狂躁跳躍,也有內斂靜思,既有叛逆超脫,也有回歸守成。
無數寄情山水生活的文人。他們或悠遊林下、披月山巔 ,或攜友觀戲、醉酒花間;
他們讀書治園,他們遵生愛己,他們的生活是晚明最璀璨的煙火,是四百年後的我們,依舊向往的理想生活。
■ 山閑雅居
1587年,29歲的陳繼儒會試落第,遂“取儒衣冠焚棄之”,“遂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有終焉之誌”,從此絕意科舉仕進
世人常語,名利不如閑,不徇利,不求名,惟是田園粗足、丘壑可怡、水侶魚蝦、山友麋鹿、耕雲釣雪、誦月飲花,或兀坐一室,習靜無營,或拚命扶藜、流連忘返,此之為樂不減真仙,何尋常富貴之足道乎。
此時,隱居山間的陳繼儒也沒能逃出這份快樂,他閉門謝客,潛心讀書著述,有時就連他的夫人也要借上墳的名義,才能見麵住上幾日。而流傳後世的《小窗幽記》就是在這時完成的。
《小窗幽記》中不僅有令人發醒的至理名言,也有陳繼儒對閑居生活的細節描述,從中也不難看出他對書齋雅室陳設的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