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3)
2022-06-24 11:45:32曆史大學堂
而同時代的雜劇大師關漢卿創作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多次提到關羽的刀,如下:
“憑著他坐下馬、手中刀、鞍上將,有萬夫不當之勇。”
“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
“圪塔的揪住寶帶,沒揣的舉起鋼刀。”
“他勒著追風騎,輕輪動偃月刀。”
“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斤。脖子裏著一下,那裏尋黃文?”
“假饒魯肅千條計,怎勝關公這口刀!赴單刀會走一遭去也。”
……
關漢卿的這部雜劇已經具體提及到“青龍偃月刀”五字。舉世周知,關漢卿的雜劇對後世明代小說創作有重大的影響,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三國演義》就深受關的三國雜劇影響。
上圖_ 宋 關羽提刀立馬圖
明代小說家羅貫中,綜合了曆朝史家文人對關羽的形象與生平的描述,創造了一個在外形、性格與經曆上既傳承過去敘述又有個人創新的關羽形象,而羅對關公武器的設定亦繼承過去文學作品的描述,確定為青龍偃月刀,該小說著重提及“青龍偃月刀”及“青龍刀”攏共二十多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莫過於小說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這段話充分表現出此刀的沉重感,從而令讀者進一步聯想到揮用此刀的關公的武藝高強。《三國演義》對後世影響既廣泛又深遠,此不必多言,書中的關羽形象亙古及今烙印於人們的腦海之中,因而青龍偃月刀也就被普羅大眾自然而然視為關公獨一無二的絕妙武器搭配。
作者:左二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三國誌》 陳壽
[2]《古今刀劍錄》 陶弘景
[3]《全相平話五種》 佚名
[4]《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關漢卿
[5]《三國演義》 羅貫中
[6]《關公使用武器之探討》 王武劍
[7]《關公所持武器的語言學考辨》 王武銀
[8]《青龍偃月刀考》 胡小偉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